這才是真正的第一手考試資料,也是對孫家子弟的福利。

說起來,這次孫氏子弟參加秋闈的,好像有四個還是五個來著。

都自家人,有些特權是應該的,畢竟這是封建時代。

就說這次,孫權就算成績在200分以下,他也有意要幫他提升上去。

反正試卷不張貼出去,具體多少分誰知道?

只是少不得,要把試卷送去給吳氏,讓她明白自己在背後出的力。

幹了事情,邀功是不能少的,否則真讓孫權以為,自己是憑著真本事考上去的,以後得意忘形導致出了問題,那反而不好。

坐在考場一刻鐘前後,就有官吏把孫權的考卷拿了過來。

就算提前知道考試範圍,孫權這個年紀的知識累積量還是遠遠不足。

主要知識來自書中,所以答桉難免刻板不會變通。

“應該說,不愧是日後的‘孫十萬’,理論基礎還可以,只是實踐經驗缺乏。缺乏無所謂,多歷練歷練就好,不過只是看了書,就以為什麼都能按照書中記載來做……”孫暠感慨。

還是要把他放在比較基層的地方去歷練才行,至少要歷練個六年左右看看情況才行。

‘歷史上’孫權剛剛當一兩年縣令,結果就要成為一州刺史,後續還成為吳王。

以他那淺薄的人生閱歷和行政履歷,以及從軍履歷,難怪混出個‘孫十萬’的名頭出來。

就和孫吳的將軍和丞相差不多,不僅注水嚴重,而且還催熟過度。

表面資料看起來非常漂亮,實際一點用都沒有!

就如同一個月就種出上百斤的石頭瓜,而且汁多瓤紅。

可結果一口下去,水的確多得離譜,可這甜度只有3不說,還口感還發酸。

最後拿去餵豬,嗯,大概也只有豬不會嫌棄這玩意。

引起孫暠不滿的,主要還是孫權的第三張試卷,怎麼就扯到孫家家主更替的事情上?

好在最後轉折一下,從孫家主權的更迭,到皇朝的更迭之中。

看來多少還是對時事政治,稍微下了點功夫,不過也能看得出那小肚雞腸的根子。

“話說回來,那小子至今還在介意我從孫策手裡奪了家主之位?”孫暠滴咕道。

孫策在軍團長的職位上,不知道多麼爽快。

現在讓他當刺史,都不願意當,更別說新政權的君主。

就說自己,地盤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已經很少能親自到率軍到前線作戰了。

畢竟地盤大,就說交州那邊有什麼文書,送過來三天已經算最快。

自己這邊哪怕當天就批閱完畢,然後派人送回去,前後加起來就是六七天的時間。

若是遇到類似颱風,洪水,瘟疫,地震這樣的事情,七天的時間才能開始救援,都不知道已經死掉多少人了。

更別說他如果到了前線,這樣文書一來一往的,沒有個十幾天可能都送不回去。

資訊傳遞速度慢,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問題。

這不先秦為了傳遞訊息,方便士兵迅速行軍,在全國各地瘋狂的修建馳道。

孫暠放下手中的考卷,從三份考卷的結果來說,最多給210分,連第二梯隊都不到。

這個梯隊的人,下放下去基本就是縣吏,最多縣丞。

當然,如果願意去交州的話,混個縣長/令不成問題。

要不要打擊一下這小子?

孫暠覺得對他沒必要那麼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