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宣戰大秦(完)(第1/4頁)
章節報錯
不知不覺,時間就來到維新五年,也就是公元207年。
經過長期的輿論引導,大漢十三州的百姓,都無比認同華夏帝國的統治。
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皇帝陛下是多麼的偉大。
華夏帝國的疆域向北不斷深入大草原,依靠各種完善的保暖設施,百姓能夠逐漸朝著更加嚴寒的區域進行遷徙和居住。
北疆王國已經初步具備畜牧王國的雛形,大量的牲畜,畜牧產品運輸到帝國境內,換回大量帝國的特產。
無論是北疆王還是西域王,基本鍛造業也開始發展起來,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只是就鍛造的工藝和先進性,自然遠遠比不過帝國。
東瀛王孫翊,麾下已經有近萬人口,過三千都是倭人,其他都是遷徙,又後者繁衍,甚至是混血之後的結果。在本州島,他已經有三座港口城市,並且繼續朝著其他平原區域擴張出去。
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會與九州島的倭人進行決戰,徹底統治倭島。
南洋王孫皎,依託九真日南兩郡,不斷向西擴充套件。沒有發展城市,反而遍佈大量的村寨。每個村寨,可能就有那麼十幾二十戶人家。在擴充速度上,他卻是各王國最快的。
他的思路,就是透過佔據這些適合居住的地方,然後逐漸把這些村寨發展起來。
他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某個村寨的投資,十年二十年,逐漸城鎮化。
這樣大概二十到六十年,就有五六個中大型城市,道路網路基本完善,同時全境基本能被開發出來。
他這經驗,孫暠專門給其他幾個異域王送過去,給他們作為參考。
也只能作為參考,畢竟南洋那邊沒什麼大勢力,些許山野之民,也可以逐漸消滅和收服。
正因為迅速推進的關係,不斷擠壓原住民的生活空間,反而容易消滅和歸化。
按照孫皎的說法,這是學習兄長當年對付山越的手段……
可其他幾個異域王國,環境和異族分佈情況不同,不一定適合這種方法。
西域王是發展最快的王國,岑溪一路向西,在聯合孫策,消滅大宛和月氏國之後,更是一路推進到印度,消滅大量部落和王國勢力後,割據印度北部。
此時印度南部基本已經被帝國的移民佔據,這裡已經明確是帝國的領土,他還是慢了一步。
這裡的都督,還是他的老熟人,那邊是軍團長魯肅。
他奉命駐紮這裡,同時開始逐漸向西擴張。雖然沒有異域王之名,卻有異域王之實。
只是在今年,魯肅卸任,把都督的職位讓給黃忠,回到洛陽,擔任兵部尚書。
原本的兵部尚書劉曄,提拔為中書侍郎。
至於黃忠,大概在印度那邊再待個五年,差不多就要退役。
六十歲的他,按說完全可以退役,讓他擔任都督職位,便是為了讓他能以最高的榮譽退役。
……………………分割線……………………
洛陽,帝國皇宮之中,孫暠如今正在接見帝國海軍提督甘寧。
自蔣欽被任命為印度洋提督,開始常駐那邊,華夏帝國這邊的海域,由甘寧率領的海軍守護。
在甘寧的努力下,帝國海軍學院第一批學生順利畢業,他們繼承甘寧的冒險和勇敢精神,並且學會完整的航海和作戰經驗,都是優秀的駕駛員和指揮官。
在這樣的情況下,閒了一段時間的甘寧,過來向孫暠請願,希望能前去探索美洲大陸。
“你真的考慮好了?而且不是走白令海峽,而是走澳洲向東?”孫暠有些不敢置信。
澳洲的確被探索出來,同時還有周邊的一些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