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帝國大統三年春,憋了很久的西北軍團,開始朝著羌人發動全面進攻。

原本三個軍團,如今就只剩下一個,不過軍團到底是軍團,羌人和西南的蠻人,怎麼打全部由魯肅安排。

甚至於地方官員,也就是涼州和益州,甚至是交州的官員,都要協助他們。

這修橋鋪路,物資補給什麼的,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不黃承彥去年安排人手去考察,規劃已經送到孫暠這邊。結果孫暠又完善了一番,就等著籌備好物資人手,開始陸續動工。

按照規劃,全部工程二十年後完成,從此關中進入漢中的通道,將暢通無阻。只是真正的難點,還是漢中入蜀的通道,這個沒有四五十年,未必能修繕起來。

可想而知,一旦這個工程竣工,那是千秋萬代,惠及巴蜀百姓的事情。

話雖如此,一旦打仗,總有人會把這條道路破壞掉,來封閉進入巴蜀的通道……大概也是意識到這個問題,前朝才一直不想修。

畢竟第一個破壞巴蜀通道的,就是大漢的老祖宗。

“巴蜀的通道姑且不說,朕帶你們去看點東西!”孫暠示意官員先不用說下去,起身朝著外面走去。官員們面面相窺,最後也只能跟上去。

如此一路來到暖房,這是按照孫暠的意思,用透明玻璃建造起來的,裡面的氣溫一直恆定在某個溫度上,很暖和。

外面的玻璃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私下被群臣戲稱為‘水晶宮’。

“歡迎來到朕的溫室,當然你們私下好像叫做‘水晶宮’?”孫暠看向群臣。

群臣也就笑笑,陛下偶爾會開開玩笑,沒必要太擔心。換了別的皇帝,一個‘誹謗君上’,可能就抄家滅族都有。

“朕這些年,一直讓人收集天南地北,甚至海外的物種,你們私下有人說朕‘玩物喪志’。當然也有些人清楚,朕從來不會把精力,放在沒什麼用的東西上面。”孫暠看向群臣。

大家還是保持著平靜的表情,只是難免有人眼神有些躲閃。

“不廢話,帶你們看看朕的這些‘收藏’,以後農學院那幫傢伙,到底是要接管過去的。”孫暠感慨,這年頭對農科的重視不夠,依靠傳統選育,效率太低。

孫暠就把農學院一些學生,甚至一兩個老師調過來,讓他們跟著自己去種,看看他們能學會多少東西,哪怕多會一些,也足夠他們受用一輩子。

“看到這個沒有?”孫暠指了指前面大叢的植物,“這就是芋頭,交州甚至江南也有,只是塊莖太小,不過莖拿來做芋苗倒是不錯。”

說完招了招手,立刻有人拿出一個碟子,裡面是醃製好的芋苗。

群臣分別用竹籤嚐了嚐,味道還行,可以作為鹹菜。

“這邊這批,是在南陽諸島收穫的品種。莖葉比較小,營養都集中在塊莖下面。”孫暠指了指另外兩個品種,又有人把蒸熟的芋頭拿了出來。

群臣們品嚐一下,發現這玩意很糯,香味也特殊,識貨的就知道,這玩意頂飽。

“目前改良出兩個品種,一個是大統三號芋頭,根部塊莖足足一斤以上,已經具備育種和普及的基本要求。另外一種根部分成若干個塊莖,加起來也有一斤,同樣可以開始普及。”孫暠介紹。

“那豈非一畝的產出,比主糧還要高一些?”懂農事的官員立刻反應過來。

“不然朕千里迢迢,讓人從南洋諸島弄回來幹什麼?以後經過進一步育種,說不定產量還能繼續提升上去。尤其它作為粗糧,宜菜宜糧,再加上芋苗,百姓的日子也能過得好些。”孫暠點頭。

“陛下聖明!”群臣有些激動,更多是感慨,曾幾何時,他們還要限制產量來給家族牟利。

可孫暠上位,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增加糧食產量。讓華夏的主要糧食作物增產不說,還到海外物色高產作物回來。

再算上常平倉,如此下去,華夏帝國就不必擔心饑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