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若已經有些離經叛道,孫暠這是徹底玩脫了。

自夏商周,秦漢新以來,就沒有見過兩個字的國朝。

“我知道這離經叛道,只是卿可有想過?”孫暠看向鍾繇,“自夏商周開始,直至現在,誰規定國朝取字就必須要一個的?再說朕的國家叫什麼名字,難道還做不了主不成?!”

以前取一個字,主要原因還是方便燒錄。否則統治者中二點的,來個‘宇宙最強至尊無敵四夷臣服壽與天齊帝國’。

估計負責處理文書的官員,非要吐血而死。

後來為什麼就變成各朝各代取國號的標準,大概和孔老二多少有些關係。

畢竟孔聖認為這是‘禮’,後來他的徒子徒孫,尤其是那些‘雲’徒子徒孫們,管他合不合適,反正先賢那麼說,就得那麼做。

說到底,這國朝叫他們名字,和他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這也是漢末最好的地方,畢竟他什麼規矩都逐漸完善,又偏偏很靈活,可以隨便改。

更別說儒家被自己打壓成這樣,想要扯一句‘不合禮法’,孫暠就能懟回去:“不合禮法,不合誰家的禮法?”

到最後,基本就是一批酸儒在哪裡抱怨‘禮樂崩壞’。

“臣立刻安排……”鍾繇背後已經被冷汗打溼,自家皇帝奇思妙想,這沒什麼。

無防盜

只是沒想到,還有那麼‘霸道’的一面。

為什麼怕,主要是這‘霸道’的一面,相當於對天下豪族,尤其以前所有的規矩說:“你們以前說的都不算,老子說的才作數!”

以前的規矩和禮法,孫暠認可的才是合格的,不認可的就要改。

最終剩下的,才是華夏朝的規則。

當然真不爽可以反叛,推翻這個國家,那你想改回去隨你。

孫暠無所謂,真有本事把他的皇朝推翻了,那就算他想要反駁也沒用。

歷史本來就是這樣,修修改改,很多政策和制度結果又改回去的也有,最多換個名頭。

明明總是強調歷史,結果一個個朝代卻不斷重複歷史。

我們從歷史吸收的教訓,就是我們從來沒有吸收過教訓……

“還有一件事情!”孫暠喊住了他。

“是……”鍾繇任命了,您隨便說,我就聽著,可以了吧?

“既然已經有國家,那麼就要有民族的概念。以前大家都是按照地域,來自什麼地域就說自己是什麼人。比如說現在還有人稱自己是越人,趙人,燕人什麼的……地域到底是地域,正因為地域的存在,大家互相看不起對方。比如說燕趙那邊的,認為吳越這邊都是軟蛋。而中原這邊的,又認為交州那邊的是蠻夷……明明大家都是一個國家的人,我們要互相鄙視?”

“那陛下所見,當如何?”鍾繇有些整不會了。

“民族,改國號的同時,宣佈從改國號起,華夏治下的百姓,皆為華夏民族。以後但凡認可華夏帝國,以華夏帝國百姓自居,自覺捍衛華夏帝國利益的,不管來自哪裡,都是華夏民族子民。反之,就算血統是來自華夏十三州,也是外夷!”

原則就一個,除非你推翻我,否則就要遵守我的規矩,說你是華夏奸就是華夏奸。

反正當對方推翻自己,對方怎麼定義自己,難道還由得了自己?

再修改一下歷史,春秋筆法一番,從叛徒變成復仇者,拯救者的人不知道多少。

可又有誰在意?除非又有人打算推翻這個皇朝,這些東西才會成為他的‘藉口’。

除此之外,誰在乎過,歷史的真相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