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的出現破綻,以至於公孫瓚率軍殺過來,大機率是故意的。

不如說,給魯肅去一份旨意,是讓他別那麼做。

否則說客剛剛到半路,那邊已經把公孫瓚滅了,這樣對劉曄來說,是不是太尷尬了點?

尤其魯肅和劉曄,還是好朋友來著。

臨時的大朝會結束,當然不僅是公孫瓚的事情,還有今年秋闈的安排。

還有個把月就是秋闈,多少會有些忙碌。不難猜到,今年的秋闈,參考人數一定比去年還要多。

這不僅僅是考試那麼簡單,住宿安排,物資調配,治安管理這些都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財力。

而且,大概三到四次秋闈,這個情況都不會改變。

理想的情況,就是第三次秋闈開始,全國各郡縣的試場建設完畢,這樣就能由地方官府進行縣試和郡試,經過兩次選拔後,才過來參加會試。

另外孝廉制度是否保留,什麼時候才淘汰,這些都需要考量,孫暠結束大朝,都已經過了正午。

“陛下,您回來了?”剛到後宮,佳麗們帶著孩子過來見禮。

孫暠當了皇帝,她們的父母也專門託人過來,告訴他們一些後宮的禮儀,免得失禮而失寵。

最急的還是喬公,一個土豪成為國戚,也更擔心二喬會失寵。

畢竟和其他女子比起來,喬家到底是土豪,不懂那麼多規矩和禮儀。

實則孫暠也是第一次當皇帝,對那些繁文縟節不太習慣。

怎麼當貴族,這問題留給下兩代頭疼就得了。

就說孫靜成了上皇,他還不是該幹嘛幹嘛?甚至於,孫瑜等人沒被封王,他也不過問。

孫瑜這些親弟弟都沒封王,孫策這一脈要封王,自然無從說起。

“哈哈,終於是散朝了!”孫暠大笑,“餓死了,有什麼好吃的?”

宛陵這邊還沒有宮殿,孫暠也不許在這裡建宮殿。

宛陵的百姓多少有些失望,想想也是,宛陵這地方的確不適合作為國都。

只是洛陽也好,長安也罷,目前的確不適合搬過去,大家只能將就一下。

因為什麼都沒變,孫暠的後宮也相當於以前的後宅。小是小,不過感覺更溫馨一些。

尤其前面剛散朝,這邊回到後宮,一群妻妾兒女過來,這才有種回家的感覺。

“膳食已經準備好,就等著您回來了。”張瀅笑著說道,懷中抱著孫吳的公主。雖然不是長女,不過卻是嫡長女,也就是孫吳的長公主。

至於其他皇女,按漢製為縣公主,不過孫吳到底不是大漢,什麼規格孫暠說了算。

孔子總感慨禮樂崩壞,於是後來的儒家總喜歡恢復禮樂,基本走兩條路:過度復古,墨守成規。

在孫暠看來,不是不要禮樂,而是要與時俱進。華夏文明應該是不斷進化的文明,不懂變通和進化的華夏文明,反而是東施效顰的玩意,不倫不類的。

“這段時間,稍微適應了吧?”孫暠來到公孫婷和甄宓面前,公孫婷還好,十八歲正是風華正茂。甄宓的話,年紀就小了點,今年才十五。

若說公孫婷帶著燕趙女子的清爽幹練,有‘洛神’之稱的甄宓也只能算是個美少女。

能不能讓人驚豔,怕還要再過個幾年,長大點才知道。

“對了,今天朕派人去招降公孫瓚。”孫暠看向公孫婷,“旨意明天發出去,你也順便寫一封家書過去,就算是讓他安心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