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他可以去幫別人,當然也可以不幫,尚書檯沒有明確的規定要那麼做。

距離下衙的時間還有兩個時辰,諸葛亮索性把分給自己的工作再過一遍。

排查複核是一方面,還有就是覺得,如果自己是尚書令,這些文書應該怎麼批閱。

多少有些在意,畢竟扣除農桑,治安,民生之外,工藝,研究,商貿和海運這些都有匯總過來。

正是這些全新的領域,使得尚書檯的工作變得那麼多。

這讓他想到,大吳的皇帝在工商領域,似乎也很看重。

尤其還以原本江東水軍為基礎,建立帝國海軍,而且還不斷探尋新的航路。

以前在荊州,有人諷刺這是大吳皇帝打算長生不老,命人去海外尋找仙山。

可現在看來,好像並不是這樣,航路的主要目的是開通商路,可應該還有別的目的。

“為了方便運兵,隨時可以征服這些地方?”諸葛亮逐漸發現端倪,大吳皇帝對土地的野心非常的大,不僅是大漢原本的疆域,只要他發現的地方,都有打下來的意思。

只是這樣算不算窮兵黷武,接受過儒家教育的他,多少會想到這個詞。

不過龐德公是個好老師,他告訴過諸葛亮,凡事不能只看記載。

以漢武帝時期而言,前期在草原源源不斷掠奪物資和人口的時候,群臣都是支援出戰的。

可後來為什麼就變成窮兵黷武,只因為草原太大,又不適合耕種,擄掠的物資越來越少,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世家豪族就不想繼續了。

常年征戰帶來的消耗,總得有人買單,於是皇帝就成了替罪羊。

那個時候,也是自政權出現一來,當權者第一次下達《罪己詔》。

對於世家豪族們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取得輝煌的勝利,同時也為後續的事情奠定信心。

自夏朝開始,所有的歷史算下來,都是權貴和帝王之間的爭鬥史。

至於百姓,無非是階級鬥爭的犧牲品和道具,不管改朝換代多少次,資源分配結束後,他們永遠都是受害者。

龐德公的教育很簡單:要麼成為掠食者,要麼成為獵物。不希望被人宰割,那就成為獵人。

手段無所謂,尊嚴無所謂,沒辦法上位,那麼再高潔也沒用,除非高潔是你用於自保的武器,本質上也是上位的手段。

“也就是說,現在一切那麼順利,只因為是紅利時期,世家豪族們都賺到好處,所以一切才會那麼順利?”把文書都給翻了一遍,諸葛亮已經大概明白。

不,根本是陛下故意的。就是不斷開闊新的利益圈,讓紅利源源不斷過來。

只是和武帝不同,陛下把已經沒有利益的地方,給佔領發展了起來。

所以說這不是窮兵黷武,而是有預謀的把利益做大,減緩改朝換代的時間和進度。

“陛下不愧是陛下。”真正理解孫暠的目的後,諸葛亮不由得感慨。

也就是說,除非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可以征服佔領的地方,否則大吳可能都不會滅亡。

“憑著現在的我,可能跟不上陛下的步伐……”諸葛亮起身,下衙的時間已經到了。

回到諸葛瑾的宅子,諸葛亮簡單用過晚飯,就出門去了圖書館。

這裡不僅收攏各派學說,還有各種雜談見聞,自己需要的東西,都能在這裡找到。

“三年,三年我要徹底趕上陛下的腳步!”諸葛亮充滿了鬥志。

此刻的他大概明白了,這就是孫暠把他放在尚書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