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餘波(第2/2頁)
章節報錯
兩漢四百年,如果有什麼是進步的,就是讓這些世家豪族們,瞭解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不過沒關係,這本來也是一次試探,看看朝堂的大環境是什麼情況。
畢竟這些臣子,有原本的官員,也有投靠自己的寒士,甚至敵對勢力的降臣。
再按照地域,分成揚州派,徐州派,荊州派等……硬要說的話,宗親派也算。
明明是親戚,可誰沒有自己的小家,最後論挖牆腳,比這些世家豪族還要積極的也有。
“遵旨!”眾人紛紛回應,沒什麼好堅持的,陛下不想,我們就放棄。
枷鎖這玩意,無非是換個名號,換個藉口,可以是奇技淫巧,也可以是與民爭利。
就說常平倉,明明是管理制度出問題,卻直說這個制度勞民傷財,然後就廢了。
拋開好處說壞處,用管理上的問題,卻誹謗常平倉的正面意義,也就是皇帝傻,才給忽悠了。
可問題是,誰能保證,陛下的兒子,孫子,甚至是曾孫子,也一樣賢明呢?
甚至於,他們在給太子選老師的時候,不管最終皇帝選誰,都會有人負責把皇子給忽悠傻。
朝會解散,孫暠來到後宮。
每個皇帝的後宮,都是臣子們滲透最嚴重的地方。不過孫暠這邊有呂熾在,誰也別想滲透進來,只是相對的,孫暠的秘密完全對呂熾敞開。
“哈哈,我說過沒用,他們就這德行!”岑溪大笑,他明日就要北歸,結果今天在朝堂之上,算是看了一出好戲。
“我知道沒用,只是多少有些不滿。雖然是有人挑撥,可祖郎和陳到是真的懷疑過對方。”孫暠沒好氣的說道。
就算是對岑溪非常瞭解的祖郎,都不敢保證,岑溪是否能頂得住傳國玉璽的誘惑。
不如說,兩人認定的那‘傳國玉璽’,某種程度來說,何嘗不是真的傳國玉璽?
就說岑溪拿過來的這個,政治需要的情況下,它也可以是假的!
傳國玉璽這玩意,本質上就是為了政治服務的,是介於虛擬和現實之間的東西。
“不過也大概試出了人心……”孫暠笑道,“這事情還沒完,聽過《鄒忌諷齊王納諫》沒?”
話說當頭,侍者陸續拿來不少奏摺。
孫暠拿起一本翻開一看,笑了笑,遞了過去。
岑溪可不敢看,再說不看也知道里面是什麼內容。
“看,其實朝堂之上,還是有不少忠臣的!”孫暠大笑。
昔日齊王納諫,分三個情況: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只是對孫暠來說,這些可不是諫言,而是站位!
------題外話------
這一章不太滿意,修改了一下,花了點時間。
我查了一下,傳國玉璽在秦皇手中真的丟過,過了七年才有人找到獻上。但獻上的是真的傳國玉璽,還是始皇帝自己安排的鬧劇,這個不得而知。
不是有傳聞,玉璽是和氏璧所做,可為什麼不確定,丟失是主要原因,可這個至少應該有史料記載,如果這個都沒有,那麼我們不妨猜測,真正和氏璧雕刻的那個,可能在秦皇手中已經丟了,獻上來的那個本來就是假的。
就算也是罕見的美玉,也達不到和氏璧的程度。還有就是,大家也沒見過和氏璧是什麼樣子。
到了後來就不必說,傳國玉璽與其說是具體的印璽,不如說是精神的象徵。就如同大清以獲得傳國玉璽為藉口南下‘為明覆仇’,這個傳國玉璽的存在,就給了不少文士投靠的藉口。至於找沒找到,誰在乎?
當傳國玉璽從實際的存在,變成精神的象徵,那麼它是否實際存在,意義不大。
換言之,它也成為了無法被銷燬的存在。
除非,從精神層面,徹底否決被神化的傳國玉璽,這也是現在國家在做的。
求收藏,求推薦,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