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次叫子揚過來,主要是袒露一下真心。”孫暠來到他的面前,“我是真心希望,能得到你們的效力,畢竟我的地盤會越來越大。如今正是群雄割據的年代,誰都有登頂的機會。但我可以保證,我不會因為你是漢室宗親,就不敢重用你!能爬到多高,看你的本事!”

“府君打算當皇帝?”劉曄早有預料,只是沒想到孫暠會承認。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我已經踏出這一步,早已沒有回頭路。再說今漢近兩百年,情況變得比先漢還不如。但凡有識之士,都清楚,大漢需要一場變革。”孫暠鄭重的說道。

“先漢那陣子,不少人也是那麼認為的。”劉曄調侃道。

當時就是在這樣的思潮下,有了王莽的變革。

結果越改越糟,大家不由得又覺得,還不如漢朝那一套。

民心思漢,說的就是這個概念,實在是新朝比漢朝還要爛。

“王莽那種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想到什麼就做什麼的,也活該他會迅速敗亡。子揚,你可知道,我在丹陽這邊,使用名為試驗田的政策?”孫暠反問。

“略有耳聞!”劉曄點頭,不如說,這段時間,他和魯肅一直在儘可能的瞭解孫暠的情況。

這一路過來,孫暠起家後的種種,多少都有打聽。

包括試驗田,包括修路隊,包括常平倉。

暗中的那些齷齪和手段,大概也能推斷出一二。

不過就結果而言,這隻能算加分項。

設身處地,兩人都覺得孫暠做得漂亮。

不把地方望族整治服帖,以後到底是個隱患。

“試驗田,就是把耕種的技術進行測試,確定能增加產量,然後再推廣出去。換個角度,任何政策,首先某州或者某郡實施,確認有效再推廣,這叫試點,如何?”孫暠詢問。

“試點,原來如此!”劉曄聞言大喜,的確,若能測試過真正有效才推廣,就能避免許多麻煩。

新朝那陣最大的問題,就是王莽想到什麼就做什麼。

有時候一個政策推廣下去,不到三個月又換。

官員還沒熟悉新政策,又要熟悉新政策,還怎麼愉快玩耍?

尤其是王莽還喜歡給地方改名字,涉及到地名的更換,大量的文書和資料都要換名。

結果剛剛適應下來,說不準王莽一時興起又要改名,那不是折磨人麼?

就說現代,明朝的西安到現代都還沒有改回長安。

時間越長,越難改回去。

想明白了,劉曄看向孫暠的目光就不同了。

這是什麼,這就是坦誠。

掏心掏肺相信你,希望你能幫助他。

這種信任,劉曄都承受不住。

孫暠是什麼都和他說了,他只需要找機會離開這裡,向朝廷告密,孫暠會很慘。

退一萬步說,他把試點這一招,告訴給朝廷,大漢或許能起死回生……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