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丈人上門(第2/2頁)
章節報錯
“華夏很大,也很寬闊,由南向北由東向西,到處都是商路。那麼大的份額,江東商行吃不下。再說生意這玩意,就是大家一起做,才能做大。”孫暠隨口說道。
當然壟斷也可以,徹底國營化運作也是一條路。
只是對這玩意,孫暠也是一知半解,畢竟只是‘看到’的。
甚至於,都沒有人實施過,只存在於計劃之中。
“的確是這個道理,只是有些人怕。因為曾經惹惱過賢婿,怕賢婿不肯原諒他們。”張允老神在在的說道。
不過孫暠是聽出來是,是在給顧家說情。
畢竟能讓張允出面的家族,而且還曾經惹惱過自己的家族,也就只有顧家了。
“要說顧雍,顧徽和顧悌三人,是這裡官運亨通的……我針對過誰了?”孫暠反問。
當時顧家認慫,放棄糧食方面的壟斷,專門投入到紡織業。
那個時候孫暠已經暫時和顧家和解,顧雍三人的仕途,他也沒有干預。
能升官的,也沒有打壓。
還升不上去,那大概就是本身他們的才能就不好。
那麼說也是,‘歷史’上老一代的人退下來,新一代的人沒成長起來,年輕一代裡面,才能比較出色的,大概就是顧雍。
這個丞相,多少也有矮子裡面挑高個的意思。
很正常的事情,就以藩王國來說,國相之才,或許能統御一郡大小事務。
可讓他管理一州,可能就力有不逮,更別說成為丞相。
問題在藩王國中,國相就是國相,僅次於藩王的存在。
就‘歷史’上那個孫吳,所謂的丞相有點水分,很正常的事情。
不說丞相,中後期將軍都不少水分,連帶君王本身都是個水貨。
“那,顧雍擔任廬陵太守的事情……真不是針對他?”張允小心詢問道。
廬陵什麼地方,豫章分出去的,而且也每兩年。
這一年多下來,地方已經平靖,基本不需要擔心蠻夷作亂。
再加上南四郡已經歸順,也不需要擔心那邊會有軍隊入侵。
現在廬陵需要的,是進一步發展,成為不亞於豫章的郡。
不否認的是,目前的廬陵郡,的確還有些偏僻,甚至不少縣還是毗鄰山林。
“他原本是郡吏,現在當太守。29歲的太守,尤其出仕才一兩年,已經很不錯了。”孫暠搖了搖頭。除非故意拔高,又或者是從龍功臣,否則為什麼要專門提拔?
跟著自己起家的,步騭和虞翻都得到重用,衛旌受限於才能問題,也安排去零陵當太守。
可見就算是從龍功臣,才能不足都要慢慢來,顧雍出仕才多久,當太守還有什麼好抱怨的?
“我就說是那老貨想多了,賢婿又怎麼會如此小肚雞腸?”張允大笑,舉起杯喝了一口茶水。
別說顧雍,吳郡四大家族的子弟,在孫暠這邊,升官的速度都明顯比江淮派的慢,更別說是宗親派的。
就說孫賁,已經是荊州別駕,負責荊州的治安,並協助孫策處理軍務。
張允這次來,說商路是一點,實際還是為了試探一下孫暠的口風。
要說孫暠麾下的人才來源越來越雜,繼續下去荊州派都要登上舞臺。
江東派才是本土人才,這樣被外來人才擠兌,怎麼甘心?
“孫某沒什麼高明之處,只知道‘量才適用’四個字。有才能就提拔,沒有就熬履歷。丈人回去,不妨告訴他們,有這空胡思亂想,不如多學習充實一下自己的能力。”孫暠隨口說道。
“的確是這樣……”張允點頭,又寒暄幾句,就告辭離開。
量才適用,可只要是人,就會有親近疏遠,人情是非……
計較起來,這四個字,就是個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