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最後沒有答應岑溪的招攬,或者說根本是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只說張繡南下宛陵期間,鄒氏需要有人照顧,可能要在岑溪麾下叨擾一陣子。

對此岑溪也只是笑笑,賈詡還真是條老泥鰍,滑不熘秋的。

正常,岑溪很清楚,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不看好孫暠的軍團制度。

這個制度能夠讓軍團長獲得更大的權柄,可以安心攻略自己的目標,不必擔心收到掣肘。

相對的,也因為權柄太高,誰能保證,時間長了這些軍團長不變心?

到了軍團擴大到幾萬人的規模,三個軍團近二十萬突然叛亂,孫暠如何抵擋?

出於對未來的不確定,三個軍團的軍團長,也包括岑溪自己,要招攬人才的時候。

野心勃勃或者投機取巧之人,有時候都不需要軍團長招攬,他們自己就會投靠過來。

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扇動軍團長獨立,這樣自己就能成為從龍功臣。

對‘孫暠’這個勢力感興趣的,則會猶豫,要看看孫暠對各個軍團有什麼想法,再做決定。

甚至有人會主動勸說孫暠,告訴他軍團的潛在風險,讓他慎重對待。

賈詡屬於哪種人,岑溪不好說,只是從接觸下來,應該不是暗中正義感爆棚的存在。

接下來的幾天,張繡去了一趟宛陵,曹操則是宛城,為典韋和死難計程車卒建了墓,並且在墓前宣誓,要殺了張繡,為大家報仇。

“那曹操莫非沒收到訊息,張繡去投奔了孫暠?”不遠處,張飛低聲對關羽說道。

“就現在這情況,和孫暠開戰也不過是遲早的事情。”關羽隨口說道。

“要俺說,早就該開戰了!”張飛埋怨道,曹操和孫暠的盟約,又不是朝廷和孫暠的盟約。

怎麼曹操不能打,他們也不能打?

“就大哥目前的兵力,怎麼和孫暠打?當務之急,還是先奪回徐州,再做打算。”關羽搖了搖頭。

雖然心高氣傲,但是在冷靜方面,他勝過張飛。

不如說張飛就是個急性子,想做的事情就要做,攔得越厲害,脾氣越暴躁。

“怎麼就還有一個多月才入秋……”張飛都噥道。

“入秋還不行,得中秋前後大概才能打過去。”關羽搖了搖頭,首先要從各地徵收錢糧,然後把物資準備妥當,然後才能出征。

當然,換了個勢力可能還能更冒險一些,就是一邊收錢糧,一邊帶兵打過去。

別人正在秋收,這個時候打過去,在攻城的同時,順便幫忙‘搶收’一番。

透過這種‘就糧於敵’的方法,來彌補物資不足的問題。

只是這樣做也有個前提,那就是雙方的勢力相差懸殊。

否則哪怕是僵持幾天,物資不足的問題也會暴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