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計議……再從長計議,對方都要打過來了!”劉協暴跳如雷。

想到自己可能又要落入某人手裡,成為一個傀儡,甚至大漢毀在自己手裡,劉協就無法澹定。

“陛下,就算您繼續這樣暴怒,也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不如考慮考慮,如何應對當下的情況,這樣難道不是更重要嗎?”蔡邕也不怕,直接頂了回去。

真要算,自己在長安時候,就已經死了一次。人死過一次,就不怕死了。

對,大漢要完蛋了,而且在座左右人都沒打算為他殉葬。

那麼作為臣子,就應該為劉協的未來做打算,別讓他為了奪權胡來。

孫暠目前還沒有高舉反旗,這是好事。

這意味著就算他入京,也是走禪讓的路線,這至少能保證劉協還能活著。

若是他造反,那麼於情於理,都會把劉協及其子嗣全部殺光。

為了避免事情朝著嚴重的方向發展,改勸還得勸。

“也罷,那你告訴朕,要怎麼處理?”劉協聞言,深吸一口氣,的確稍微冷靜下來。

“早些時候,陛下給孫策和孫暠各去一份詔書,不管有沒有用,這都是朝廷的態度。”蔡邕略作思量,“再說劉使君已經‘暴斃’,荊州也的確需要一個新的刺史。”

“派人去接管荊州?”劉協立刻想到這個。

“陛下,如今孫策駐守荊州,不管派誰去,實際都是被架空的。”楊彪出面,“臣倒是有一招釜底抽薪之計,便是把孫策調入許都,任命其為衛尉。”

不能解決問題,就解決製造問題的人。

把孫策調入許昌,那麼孫暠那邊就少了個得力干將。

再說,孫策來到許都,說不得‘水土不服’導致‘暴斃’也說不定。

“陛下,不妥。”曹操出面,“且不說孫策可以拒絕徵辟,只說若把孫暠逼急了,他可能會正式扯旗造反。”

“孫暠現在都這樣了,他是否造反,還有什麼不同?”劉協反問。

“他不造反,那麼每年至少會象徵性,送一些錢糧到許都。二則,在不違反他利益的情況下,可以為朝廷所用。”曹操回道。

最後少不得偷瞄了一眼劉協,還有第三點,就和蔡邕的顧慮一樣。

禪讓和造反是兩個概念,禪讓可能還能保證劉協一脈存活下去,甚至榮華富貴不會少……

硬要說還有第四點,就是曹操還沒有做好,和孫暠全面開戰的準備。

“他還能為朝廷所用?怎麼用?”劉協反問。

這倒是個問題,到底怎麼用這是個問題。

讓他攻打其他勢力,那不是側面幫他擴大地盤?

曹操很無奈的發現,大漢範圍內,勢力比孫暠大,或者軍事實力比孫暠強的,好像真沒有。

袁紹或許還挺強的,好歹佔據兩州範圍,當然孫暠實際上也就是佔據兩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