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的是一般人,聽說不限身份,只是也並非從零開始。

沒讀過書的有興趣去聽,卻又擔心聽了沒用。

大部分不是農民就是幹苦力的,天黑就希望能早點睡覺,否則明天怎麼有精神去工作?

搬貨都要拼命去搬,否則那麼多人等著幹活,你不賣力誰僱你?

再說這工錢和貨掛鉤的,多搬一些收入才多……

可說句實話,誰願意一直搬貨,知道讀書能改變命運,可如何取捨又是個問題。

“要聽課的,都過來登記一下!”話說當頭,已經有士卒過來維持秩序,又有小吏過來登記,順便發放號牌。

說是人數有限,第一天只能允許五百人旁聽,第二天再酌情增加。

說真的,反應會如此強烈,這點已經超過孫暠等人的預料。

畢竟這年頭,讀書人還是比較少的,大多都是世家豪族子弟,才有機會得到啟蒙的機會。

江南這邊的學風其實沒那麼鼎盛,畢竟窮山惡水,大部分人更喜歡走習武的路線。

畢竟打獵也好,上山採藥也罷,都算是一條不錯的出路。實在不行,還能從軍。

讀書人少,就宛陵這邊,湊個二三百人就不錯了。

就說尚賢館,南來北往那麼多讀書人來碰運氣,加起來也就一百多個,極限也就二百個。

誰知道劉熙開課的訊息傳出去,一下子幾百人過來,看情況,周圍幾個縣的人也在過來的路上。

成年人也就算了,普通百姓也可以忍受,可不少家庭把孩子也給送過來就過分了。

都已經說好,這不是啟蒙課程,就算來了也未必能聽懂,過來佔位置有什麼必要?

真有這個需要,請個先生給孩子啟蒙一下不是更好?

在孫暠等人眼裡,這種人與其說是迫切希望改變命運,不如說是蹭免費來的。

這種人,自古到今從來不曾少過。

“使君說了,這次課程主要是面對有識之士,至少也得是成年人。是以二十歲以上,三十歲以下的人可以報名,低於或高出這個年齡的,請回去吧!”小吏吆喝著。

就算這樣,依然有些不符合標準的,打算混進來。

就說某些十六七歲的,也自稱自己已經二十。

小吏都不想說對方什麼,你說你二十,好歹先把冠戴上!

結果不到三個時辰,這幫傢伙又陸續過來了,戴冠了,居然是提前及冠了!

小吏也沒辦法,只能幫忙登記,發放號牌,實在看著不像二十歲的,才讓他回去。

三十歲以上的,也有不少人打算混進來。

扣除明顯超過三十歲的,或者認識的,否則還真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