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目前有多少兵力,能用的部分。”孫策當即詢問,頓了頓, 補充了句。

這也是他進步的地方,至少知道要留下一部分士卒鎮守廬江郡。

換了以前, 怕是所有士卒都會被他帶出去。

“騎兵目前擴充到兩千,步卒五千。至少要留下兩千,同時要留下一到兩個人鎮守。”周瑜想了想回道。

心裡一直很好奇,孫暠到底哪裡買來的馬匹,都是優秀的戰馬。

可惜也只是優秀,素質太平均了,體力,速度,爆發力和負重,這些都在平均值。

沒有缺點,當然也沒有優點。

不能說糟糕,只能說沒有特點,不能進行特化。

比如耐力強的,可以嘗試訓練成騎射手。

比如手爆發力強,而且負重高的,可以訓練成重騎兵。

就現在這種戰馬,能輕騎能重騎能騎射,全面發展沒問題,前提是不要遇到特化型的騎兵隊。

只是江南這種地方,能買到戰馬就很不容易,沒什麼好抱怨的。

相比之下,就算是周家,都沒有能打聽到孫暠從哪裡買來的戰馬,只知道時不時會有一批戰馬,從江邊的船上下來。

如此陸陸續續的,送過來差不多四千匹戰馬,可以組建兩千騎兵。

備用馬是必須要的,否則馬匹出了問題,可沒辦法更換。

同時交換著騎乘,也能減少馬匹的磨損,延長馬匹的使用壽命。

“凌操和陳武怎麼樣?”孫策想了想。

“需要一個穩重的來統攬全域性,鄧當為主,宋謙為輔如何?”周瑜想了想。

凌操和陳武,有勇力,驍勇善戰,就是莽過頭。

適合跟著孫策一起莽,鎮守的話就算了。

鄧當穩重,適合鎮守一方。

宋謙忠厚,指哪打哪絕不猶豫,兩人留守,後方無慮。

尤其鄧當麾下,擔任軍侯的呂蒙,也在逐漸嶄露頭角,多少也能提供一些幫助。

多少也想不通,孫暠為什麼對呂蒙那麼看重,還專門寫過信,讓孫策督促呂蒙多看兵法韜略。

為了讓這野小子靜下心來看書,孫策也被迫每天看半時辰兵法韜略,算溫故知新。

“可以!”孫策沒意見,周瑜看人總是沒錯的。

也不廢話,周瑜當即放下手頭的工作,開始安排出戰的事宜。

孫策也就張張口,這出征的準備一大堆,也不見他能幫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