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賴著不走的,基本沒有。

是以別看能容納五百人居住,常住的往往不到二百人。

孫暠也很少自己過來選材,而是開了一些選拔的標準,然後讓下屬輪流過來選拔。

換個角度來說,經過這幫人之手,提拔起來的文武,大機率會成為他們這一派的班底。

江淮派,汝南派、江東派和宗親派,透過這樣培養班底,互相平衡。

“諸位,許久不見!”孫暠來到尚賢館,不如說他來之前,已經有人會過來告知大家。

有段時間沒來,這裡基本都是生面孔,說真的,孫暠也不認識這些人。

這句‘好久不見’,與其說是打招呼,不如說是感慨,感慨自己已經很久沒來了。

“拜見使君!”尚賢館裡面的文武,聞言紛紛回禮。大家都沒想到,今天孫暠會親自過來。

卻沒發現,人群的角落裡面,有個文士饒有興致的看向孫暠。

“他就是孫伯彥?沒想到年紀輕輕,已經是一州刺史。”文士笑道。

潁川郭嘉,出身潁川郭氏旁系。

初平初年(190年),曾經應族兄郭圖的邀請,去袁紹那邊。

只是對袁紹的為人,最終離開,之後一直在家賦閒。

也是前不久,經過同窗好友荀彧介紹,在曹操這邊出仕。

只是他有意藏拙,並未得到重用。

這次南下,是作為使團的成員過來。

本身就是不受重視的小吏,性格也大大咧咧沒個正經。

同時作為主使的曹昂性格仁厚,就允許他先來一步,瞭解一下孫暠的性格,方便後續的談判。

於是南下宛陵,結果發現尚賢館的存在,於是就化名郭賈,在這裡登記入住。

反正免費吃住,省下的食宿費,他還能拿去買酒喝。

唯一的不滿,就是揚州這邊的酒,價格略貴。

就很奇怪,這邊的糧食產量不低,再說也沒有中原那麼幹旱,為何酒水價格那麼貴。

細問才知,孫暠調整了稅率。

糧食的稅率低得離譜,反而是酒類的稅率卻很高。

商家為了增加利潤,只能提升酒類的價格。

還不能抬太多,畢竟釀酒的人同樣不少,價格太高了,客人會去價格低的那一家買。

於是揚州的酒水價格,雖然高,但沒高到很離譜的程度,百姓還能接受。

“能懂得透過調整稅率,來引導揚州的產業。若不是孫暠想出來的,那他麾下應該有高人!”郭嘉對孫暠越來越好奇。

走細陽侯的門路當了涇縣令,三年的時間成為一方刺史,揚州六郡佔據五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