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的夏季慢慢過去,秋季悄然到來。

揚州的百姓,已經不關注到底是誰當刺史。

正常來說,大家更關注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飽穿暖,官員最多關心到稅吏或者賊曹,縣令/長都很少見到,更何況是刺史,這玩意太遙遠了。

豫章被分割成兩半,北部豫章郡,南部廬陵郡。

對於大部分揚州百姓來說,都無所謂。

豫章幾乎被山林籠罩,平原沒多少,適合建城的地方不多。

再加上有山越橫行,關注的人就不多了。

洛陽長安,沒去過也能說幾句。

可要說豫章郡某個縣什麼情況,基本就不清楚,也沒關注過。

“當初把五十萬百姓,遷徙到豫章是對的!”孫暠調侃,分散到兩郡,結果整個豫章和廬陵熱火朝天,丹陽以東三郡的百姓,就沒怎麼關注過。

“使君深謀遠慮,才能讓那五十萬百姓安安穩穩在豫章發展。”彙報此事是張昭說道。

吳會民亂的事情,讓江東對流民的印象不太好。

三十幾萬亂民,被孫暠全部坑殺,這事情讓民亂告一段落,但這根刺還在兩郡百姓心中。

知道有五十萬流民被送去豫章,不少人覺得就該這樣。

就該把這些亂民送去豫章,讓他們自生自滅!最好染病,痛苦的死去!

在他們的印象之中,如今送過去的流民,是在受苦。

孫暠把那邊的訊息壓下不外傳,誰都不知道,那幫人在那邊熱火朝天。

豫章和廬陵兩郡,居然有發展起來的趨勢。

同時吳會損失那麼多的民壯,地方豪族缺乏佃戶和工人,只能繼續在江北招攬流民。

孫暠在這件事情上,不支援也不反對。

也正是這個態度,把鍋甩給地方豪強,若出問題,那就是豪強的問題。

甚至在未來五年,乃至二十年內,孫暠都能讓民亂起來,然後甩鍋給地方豪族。

以這個為藉口,好好從地方豪族手裡獲取利益。

而地方豪族為了孫暠不那麼做,至少十年內,都必須要足夠聽話。

“畢竟這也不是我自己就能想出來的。”孫暠笑道。呂熾打頭陣,劉曄幫忙補充。

可以的話本來打算叫陳端和秦松一起來參謀,可兩人到底和他不是一路的。

這種事情,還是越少人知道越好,最後就他們三個把計劃制定出來。

也就是面對張昭,換了別人,孫暠打死也不承認,他和這件事情有什麼關係,哪怕心裡都清楚。

“哈哈,張某加入的時間到底是晚了。”張昭大笑。

投效的時間太短,孫暠沒辦法完全相信他和張紘。

不過現在願意透露一些內幕,正是信任的表現,也可以看做是親善的表現。

畢竟‘我願意為你們袒露心聲’了,自己再有所保留,那以後怕也得不到他的信任了。

“不晚,如今還只是揚州……”孫暠回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