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的事情,家裡寄了封信。

猜測是猜測,不過大概把事情還原了七七八八。

說到底就是一場算計,針對於吉和頑固望族的清算。

但凡跟著孫家的,損失都不是很大。

顧氏被孫暠針對了,實際損害不大,聲望損失卻無法彌補。

家裡多少有些擔心,問要不要加深和孫暠的合作,免得什麼時候又給對方算計一下。

殺人不怕,殺人誅心就太卑鄙了。

“老朽明年就七十,本來也該乞骸骨……只是如今天下大亂,本想著為朝廷好好守好廬江。”陸康感慨。

他這個廬江太守夠久的,光和三(公元180)年,成為廬江太守,已經過去近十四年。

遲遲沒有升遷,這輩子仕途基本已經到了盡頭。

再說他明年就要七十(虛)歲,就說最近三四年,他也沒有那麼多的精力處理政務。

廬江是朝廷託付給他的,沒有新的太守過來前,他本來要死守。

可朝廷如今這個樣子,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活到那天。

如今為了陸家,他多少也要有所取捨。

“太守身強體壯,再守個幾年不成問題。”孫策連忙說道。

這段時間接觸下來,他發現陸康就像個親切的長輩。

手把手教導他各種事情,人情世故,甚至如何治軍,如何統兵作戰。

人是有感情的,眼看陸康要讓位,他很是不捨。

“哈哈,老朽都七十了,伯符還不打算讓老朽好好休息,頤養天年?”陸康笑道。

孫策哽咽,來廬江之前,孫暠說過讓他最好獲得廬江的實際掌控權。

在當上都尉後,藉助呂範和周瑜等人的幫助,倒也的確做到。

可陸康要讓位的時候,他還是覺得有些對不起別人。

“好了,我意已決,準備一下。我們的情況要提前些,這樣你兄長繼任揚州刺史,才會更少非議。”陸康搖了搖頭,鄭重對孫策說道。

孫策聞言一愣,他不太明白,這個和兄長有什麼關係。

只是陸康不說,他也能先點了點頭。

離開之後,少不得去找到周瑜。

昔日孫堅在洛陽,把他們都接過去。

在那座大城市生活的期間,他與洛陽令之子的周瑜相識,然後這傢伙成了他的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