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誠動員手下,轟轟烈烈開展擴軍運動的時候,京師,皇宮大殿。

徐光啟正在向崇禎皇帝奏報著強地的情況。

一眾內閣大臣表面恭敬地聽著。

“……強地軍力強盛,戰士敢戰,絕對不僅僅是因為火銃犀利而已。最重要,他們軍民一心,上下一體。百姓富足,人人安居樂業,人人肯為了守護自己的田產而拼命……”

徐光啟侃侃而談,他的目光,落在崇禎帝的身上。

崇禎帝身形瘦削,臉色有些蒼白。他才二十歲而已,按說正是風華正茂的年紀,但是,他的臉上竟然顯得有些滄桑,頭髮上已經有銀絲冒出。

他這個皇帝,當得不容易啊!

自從登基以來,就天災不斷,內憂外患,朝廷風雨飄搖,猶如長河落日一般,一日不如一日。

崇禎帝也是有雄心壯志的,在登基之初,就除掉了魏閹。朝廷上下,人人稱好,個個誇他是明君。

崇禎帝一改先祖要麼懶政,要麼有其他怪癖的風格,十分勤政,事必躬親。

但朝廷局勢的發展,卻沒有朝著他想象中的方向走。

幹掉魏閹之後,朝中沒有像預料中那樣變得一片晴朗,反倒是變得更加亂糟糟了。

朝中眾臣,勾心鬥角,黨爭不斷。

崇禎帝感覺自己的命令下去,都起不到什麼作用。

他感覺非常疲勞,為了百姓,他耗光了國庫的銀子,甚至把內庫的銀子也都拿出來接濟各方。

他穿得衣服,都是半舊的,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還打著補丁。

徐光啟看著皇帝,心裡也是一陣茫然。

其實他以前,也一直覺得崇禎是明君,覺得朝局之所以糜爛至此,不怪崇禎,只怪先帝留下的爛攤子太難收拾,怪天災連年。

皇帝已經很勤奮,很愛民了,為了接濟各方,省吃儉用,甚至自己穿破爛的龍袍。

但是,去了強地之後,見識過強地的風光之後,徐光啟的念頭漸漸動搖了。

為什麼強地那麼偏遠的地方,人人都能吃得飽飯,人人都能穿得暖衣?

在強地,哪怕是最底層的老百姓,也沒有誰是需要穿補丁衣服的啊!

強地有幾座紡織廠和製衣廠,每天都有大批的衣服和布匹被生產出來,價格非常低廉。

大街上,都有擺攤賣衣服的,樣式眾多,人人都有餘錢買新衣服。

京師應該是富庶之地才對,為何就連皇帝,都穿上了帶補丁的衣服?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朕不想聽這些!”崇禎頗為煩躁地擺擺手,“朕關心的是,關寧一線有訊息傳來,說遼東的韃子已經被趕跑,遼東被一支神秘的軍隊給佔領了。這支軍隊,可是趙誠所統領?”

從幾個月前,奏摺中就開始不斷出現這個叫做趙誠的名字。

剛開始,崇禎並不在意。

邊鎮一個小小將領而已,憑藉著勇猛,立下了功勞,給他封賞以示褒獎就是了。

但是,自從趙誠出塞,開始打韃子,連戰連捷之後,崇禎就開始被這個名字所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