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民心所向(第1/3頁)
章節報錯
徐光啟臉上火辣辣的。
他剛才還說過,趙誠是奇功一件,他甚至還說過,要保舉趙誠,讓趙誠做守備,做總兵,巡撫一方,做朝廷棟樑。
可轉眼間,趙誠反倒要被問罪了。
“這個沈棨,怎麼敢膽大若斯!”
徐光啟鬍子直抖,這是氣得。
“呵呵!這些文人士紳們,都差不到哪裡去,這都是常規操作。”趙誠冷笑一聲。
大明的文人可談不上什麼風骨。
同樣是漢人王朝,宋代滅亡的時候,根據《宋史》記載,崖山海戰之後有十萬軍民跳海自盡。
這個資料不知道是不是誇張,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揹著小皇帝跟著跳海的人絕對不少。
大明滅亡的時候,京城那麼多人,在歪脖樹上陪著崇禎皇帝吊死的只有一個太監。
另外還有一些士紳,在家裡自殺陪著大明朝殉葬的,但也是屈指可數。
滿清入關之後,對明史做過修正,其中很多因素肯定是不利於大明的。
但崇禎皇帝在最後關頭敲響景陽鐘的時候,大臣們遲遲不上朝,百官無一人前來救駕……這一點,應該也是真的。
崇禎皇帝在歪脖樹上吊死,百官們忙著去開城門迎闖王。
在滿清入關的過程中,從大明投降過去的“貳臣”起到了極大的作用。
所謂的文人風骨,說起來就是笑話。
大明的皇帝雖然爛,倒是有“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在風骨方面沒法黑。
反觀其他王朝,皇帝們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多。
比如滿清,慈禧太后的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簡直把大清國的顏面踩在地上摩擦。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九成九的百姓都把慈禧老佛爺當神仙供著,甚至從心底深處覺得慈禧死了天就塌了。
到了溥儀的時候,也是放出豪言,“我不管日本人在東北殺多少人,運走多少糧食和煤,只要不讓我當大清的皇帝我就不會心甘。”
滿清從上到下,算是讓漢兒的脊樑骨徹底折斷。
當然,滿清也並非一無是處,最大的功勞是在開疆拓土方面,在近代奠定了我們的國土面積。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複雜,沒有絕對的好和壞。
總的來說,趙誠對明末的這些士紳們沒有什麼好感。
“先生千萬不要多想。這沈棨只是敗類而已。”
徐光啟趕緊開口勸解。
這些世外高人十有八九都是因為對世俗失望,所以才會避世。
趙先生是大才,他不能讓趙先生對朝廷失望啊!
“先生不必理會那個沈棨,我這就寫奏本,上奏朝廷,一定會給先生一個公道的。”
徐光啟老臉有些漲紅。
這也是被沈棨的不爭氣給氣的。
“不必勞煩徐大人了。這點小事,我能夠處理得好。”
“小事?”
徐光啟一愣。
“先生被巡撫和監視中官同時構陷,就怕在這宣府鎮,就沒有你說理的地方了啊!”
巡撫是宣府鎮的一把手,總兵官都沒法跟巡撫比。
大明的策略,一向是以文制武,文高於武的。
在宣府鎮如果說有誰能抗衡沈棨的話,那就是監視中官王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