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升米恩,鬥米仇(第1/5頁)
章節報錯
“你不會!”
趙誠搖搖頭。
他在看過太多資料。
在歷史長河中,這種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兩個鬼子兵,就能帶著兩千戰俘,送往屠場去殺害。
這些人寧可跪著被殺死,也不願意反抗。
原因就是因為聰明人太多了。
知道先起來反抗的,肯定會被殺死,那大家就一起死。
不光國人如此,全世界都一樣。
二戰初期,戰鬥民族在戰場上失利,幾百萬俘虜被押往後方。
只有少量衛兵看守。
而且,一路上環境惡劣,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二三十。
饒是如此,也沒人反抗。
原因一樣,也是聰明人太多。
大家都想坐享其成,都想讓別人反抗,自己不冒風險,又能獲得活命機會。
“把這件事情,要記錄下來,編寫進教材裡,引為教訓。”
教育救國。
不僅僅是教語數外,理化生,這些文化知識。
更重要的,是改造人的思想。
趙誠有基建系統這個大金手指,當然不可能只追求做一世皇帝。
不敢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樣冠冕堂皇的話。
最起碼,也要努力讓這個民族走出治亂迴圈的怪圈。
人生百年匆匆。
要讓後代,能夠永久富貴平安。
不必在兩三百年後朝代更迭的時候,被人屠盡,或者連根拔起,逃到海外避難,去做低人一等的存在。
“這些俘虜,讓他們洗洗澡,換換衣服,吃頓飽飯。
然後一律送去做工。
男的送去挖煤、燒窯、修路。
女的一律送去製衣廠,紡織廠,做鞋廠。
待遇,每天三頓飯管飽。
肉就別想了。
因為他們是俘虜,咱們是他們的救命恩人。
所以,要給他們講清楚了,他們的待遇,跟來主動投靠的流民不同。
他們沒有糧餉。
人的命運,都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他們不去自己爭取,就只能做底層人。
一年之內,他們都拿不到任何糧餉。
只管飯,給衣服穿,給地方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