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伶?

在場眾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這是他們從未聽過的歌曲。但剛才影片所渲染的氣氛還未散去,此刻都靜靜地坐著,等待表演開始。

前奏響起,是兩名藝術社的成員用樂器所演奏,他們這幾天在陸北然的幫助下兩人已經爛熟於心。

隨著音樂響起,眾人的思緒也被緩緩吸引,不得不說,相比於文化社所演唱的歌曲,這首赤伶的前奏更加抓耳,讓人不禁想閉上眼仔細聆聽,可臺上的可是校花韓詩婉,學生們此刻聚精會神,目不轉睛的盯著,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瞬間。

臺上的韓詩婉動了,蓮步輕移,水袖蹁躚,光華流轉,她整個人被光芒包裹住,現場寂靜無聲,她在獨舞。

“戲一折水袖起落”

“唱悲歡唱離合無關我”

“扇開合鑼鼓響又默”

“戲中情戲外人憑誰說”

直到一道聲音出現,臺下的人又露出震驚的神情,先前的種種跡象,讓他們都以為這是一個舞蹈,沒想到居然是戲曲,而且無論是聲音,還是語調都無比應景。

“慣將喜怒哀樂都融入粉墨”

“陳詞唱穿又如何白骨青灰皆我”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哪怕無人知我”

……

“哪怕無人知我……”

臺下的校長於慶陽自顧自唸叨著,眼中已然泛出淚光,他小時候便對戲曲有著濃厚的興趣,但父親一直以‘下九流,沒前途’為由將他的戲曲夢扼殺在搖籃裡,此時不由得感同身受。

“臺下人走過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戲幕落誰是客”

“啊……”

臺上的韓詩婉依舊在隨著歌聲舞動身軀,光柱打在她身上,驅散了黑暗,卻遮不住山河破碎,那股無奈的悲涼。

“啪!”

這時,另一道光柱打下,光柱下籠罩著一道人影,穿著一身休閒服,戴著鴨舌帽,他手中拿著一個話筒,就像是那最不起眼的幕後客。

“你方唱罷我登場”

“莫嘲風月戲莫笑人荒唐”

“也曾問青黃也曾鏗鏘唱興亡”

“道無情道有情怎思量”

“道無情道有情費思量”

……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隨著侵略軍槍聲響起,全國陷入一片水深火熱之中,此時尚未受到戰火波及的安遠縣城內一片祥和,戲院的戲臺上仍咿咿呀呀的唱著悲歡離合《桃花扇》,你方唱罷我登場,只是不知這戲裡戲外唱的是誰的悲歡誰的離合。

裴晏之,便是這戲院的“角兒”,方寸戲臺上,只見他水袖柔婉、崑腔曼妙,在一眾叫好聲中,生生演活了那敢愛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