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月港位於昆泰克斯行省東部,在阿納海姆尚處於納迦瑞斯掌控時,這座港口是納迦羅斯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常住人口上萬,加上駐守在此處的黑暗精靈海軍以及來來往往地貿易船隊,總人數更多。

人流量高意味著魚龍混雜,在這裡,上至殘忍的杜魯齊恐懼領主,下到可憐巴託尼亞老農在這裡都有一席之地。當然,前者住在奢華的領主高塔,夜夜笙歌,而後者只能和其餘可憐的傢伙擠在臭氣哄哄地奴隸圍欄裡,等待著被人買走的機會。

多個種族,多個階層帶來繁多信仰,建起多座神殿。在這些零零星星地神殿裡,最具影響力的神殿有兩座,一座供奉血手之神凱恩,一座供奉深淵之主馬瑟蘭。

在屠戮了半數本地貴族後,赫默盯上了凱恩的神殿。

凡是有凱恩神殿在的地方,就有死亡午夜。

如今赫默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但他仍然在心中給自己樹立了一條準則:誰也不能以任何名義,傷害自己的臣民。就算是以神之名也不行。凡是臣服於他的子民,是生是死都只能由他來定奪,誰都不能染指。

這是赫默的底線。

他決不允許自己的領地上,有人因死亡午夜而絕戶。

反正已經拆掉過一座再拆一座又何妨。

數個月後,在原凱恩神殿的基礎上,拉德莉莉神殿拔地而起,成為了碎月港的新地標。

赫默保留了深淵之主馬瑟蘭的神殿,這是精靈們在海上的保護神,其地位在碎月港可想而知。拆掉凱恩神殿已經引起了多數卻讓的不滿,再把馬瑟蘭神殿拆掉,怕是會引起譁變。

因此赫默表面上支援了馬瑟蘭信仰傳播,以此來轉移本地市民注意力,同時在暗地裡,他一邊暗殺那些妄圖暴動的平民,一邊派遣拉德莉莉的祭祀在城中傳教,潛移默化人們的信仰。

短短數月時間,整個碎月港被赫默徹底掌控在手中,他的目光也從昆泰克斯本土,轉移到海的另一邊。

奧蘇恩島與巴託尼亞。

此前他派遣的諾蒂亞在海上活躍了近一年時間,劫掠來不少諾斯卡人的帆船和高等精靈的商船,雖然比不上黑色方舟,但總算有了一定海上戰鬥力。

在碎月港休整了一段時間,赫默按奈不住寂寞,打算出海,向東劫掠。

他預先定下了兩個劫掠地點。

奧蘇恩島的泰倫洛克王國以及巴託尼亞的卡爾卡松公國。

一個高等精靈奴隸的價格是巴託老農的百倍,襲擊難度也要大上一百倍。

天大的機遇總是伴隨著巨大的危險。

一次成功的劫掠不僅需要莫大的勇氣,實力,還需要一點點運氣。

試想一下,整個戰錘世界都知道高等精靈奴隸值錢,誰不想借此發跡呢?

赫默想要劫掠高等精靈,首先就需要面對無垠的浩瀚洋上游蕩著的各族海盜:諾斯卡,斯卡文鼠人,亡靈海盜,甚至是本族的黑色方舟海盜。

在解決完這些窮兇極惡的海上強盜後,他還需面對浩瀚洋上最強大的海軍,高等精靈洛瑟恩海衛。

所以雖然搶高等精靈固然利益很大,但赫默並不打算冒這個險,轉而劫掠預定的巴託尼亞。

在做足了充分的準備後,赫默帶著伊萊登,諾蒂亞與一千名海軍乘坐十數艘戰船,朝著浩瀚洋的彼岸,舊世界進發。

在赫默的印象裡,提起巴託尼亞,頭一個想到的便是死戰不退的老農。

巴託尼亞有一個被稱為綠騎士的幽靈;王國最牛逼的那幫人叫做聖盃騎士,是可以臉接炮彈的超人;騎士老爺們崇拜的湖中女神是一個熱愛泡野澡的辣妹,精靈女神莉莉絲的馬甲,底層老農們更加信奉憐憫女神莎萊雅,但受老爺們的壓迫,這種信仰多少有些上不得檯面。

而後十抽九,資本家聽了都為之落淚的賦稅。

前帝國駐哥隆尼大使,馬西亞斯·馮·佩福利多夫如此評價道:“在我們帝國也有類似的制度。我們稱之為勒索保護費。”

崇尚榮譽與理想的中世紀騎士精神和恐怖的壓迫性政策並存的巴託尼亞,其荒謬的社會氛圍比黑暗精靈的叢林法則社會好不到哪裡去,或許更爛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