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涵羅裡吧嗦地講了一大堆,聽得典韋等人云裡霧裡,不過對於張氏、戲志才、張遼等愛動腦筋的人而言,他的話還是深有啟發,特別是張氏,她現在就猶如一個忠實的信徒一般,看向朱涵的眼神中不僅帶著敬畏,還帶著崇拜。

就連戲志才都被朱涵的這套理念給震驚得啞口無言,暗道,若是按照朱涵的這種方法營銷的話,那沉香閣的生意絕對要翻上幾番。

“明白了嗎?”

朱涵見張氏還在那裡發懵,隨即輕聲問道。

“啊?”

張氏這才回過神來,頓時紅著臉小聲地回道:“差..差不多明...明白了一些,不...不過還是有...有些地方沒...沒有弄...弄明白!”

“無妨,凡事都得有個過程,接下來我會自己寫本書,把自己的想法都寫上去,然後你拿著去學習,不懂地就來問我!”

朱涵擺了擺手,示意張氏別緊張,然後轉頭看向張遼,說道:“好了,生意上的事情我們暫時就說到這裡,具體的規劃等張姐弄出個方案出來後,咱們再詳談,文遠,說說你手上的事!”

“諾!”

張遼連忙起身回道:“目前經縣的縣兵暫編為一曲,共三百人,屬下為統領;餘下五十人為一屯,共有六名屯長;十人為一什,共有三十名什長;五人為一伍,共有六十名伍長。”

“至於兵器裝備,眼下我們只有長槍一百杆;環首刀一百五十把;鐵甲二百一十八套,其中有兩百套是圍剿上臺山時繳獲的;各石長弓五十六張,弓箭一千一百餘支;軍弩一十三具,弩箭一百三十支;盾牌一百二十三塊;匕首三百把;軍服一百六十三套(套在甲冑裡的)。”

“都大半年過去了,怎麼才積攢了這麼點物資?”

朱涵轉頭看向裴元紹,有些溫怒地問道。

“大人吶!不是我們不夠用力,是這經縣的鐵匠全被李家都招了去,年那邊還好點,他們多多少少會優先打造我們的軍備,可年這邊人家就直接不做我們的生意了,屬下好說歹說才讓李虎點頭同意給我們再做上一些,再者說了,這長槍只需槍頭,打造不難,可鐵甲跟軍弩就要費老勁了,人家個把月才出一具軍弩,鐵甲的話更是幾個月才能打出一套。”

裴元紹覺得有些委屈,他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縱使有千般想法,也總不能拿刀架在李虎的脖子上,讓人家只給自己打造兵器吧?

況且太平教在今年的動作有些大,朱涵也能預料到李虎的鐵匠鋪裡的事情,想了想後,朱涵覺得自己是時候去鉅鹿走一遭了,最起碼也要探探自己那準老丈人的口風。

“依你之見,要讓我們這三百名縣兵都裝備齊全的話,需要多少時日?”

朱涵皺眉問道。

“這個啊?最少也得兩年,還是因為我們繳獲了二百套鐵甲,要不然的話,只依靠神兵鋪的那些人來打造這三百套鐵甲就得花費二三年的光景。”

裴元紹如實回道。

“元紹,你這話怎麼說得前言不搭後語?”

朱涵聽得眉頭直跳,本以為只要工匠夠,錢給足,那兵器裝備還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可現在看來,事情卻不向朱涵期待的那個方向發展,太平教的動作已經越來越快,越來越頻繁,朱涵每天都在數著時間過日子,生怕哪天起床就被告知自己的那個老丈人已經起義了,時逢亂世,手中得有兵馬,唯有拳頭夠硬,講話人家才聽,行事人家才跟,這是無數先輩用鮮血換來的完美答案,朱涵根本不需要去驗證他的真實性,只需照著做就成,除非是你自己不想搞事,那就可以隨波逐流,大流滾向哪,自己就跟著滾向哪,只要注意別被拍在河岸上就行,可朱涵本來就是個閒不住的人,好不容易魂穿漢末,他可不只是單純的來旅遊一番。

“你就告訴我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軍備的打造進度如此緩慢?是缺人,還是缺材料?亦或是缺其他的什麼東西?”

朱涵被裴元紹說得腦仁漲疼,他索性也就來個快刀斬亂麻,讓裴元紹說說根本原因。

“什麼

(本章未完,請翻頁)

都缺!最主要的還是缺材料!”

裴元紹不敢怠慢,連忙回道:“經縣境內不產鐵礦,材料都是從外面運進來,加之縣裡的鐵匠鋪就只有李虎的神兵鋪,衙門也沒有專屬的打造作坊,他們只能抽出大概一小半的人來打造我們定製的軍備,故而進度才會如此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