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黑洞被科學界認為是恆星的墳墓,但宇宙中只有極少數的恆星會被黑洞吞噬,黑洞在星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認為星系的結構是在黑洞的影響下形成的,雖然星系在形成的過程中會有許多恆星被黑洞吞噬,在銀河系這種規模的星系中至少有2500億顆恆星,會遭遇黑洞吞噬而消失的恆星幾乎可以忽略,但整個星系卻是在黑洞的引力下聚集了數以億計的恆星才形成的。

這次的模擬實驗中還發現了黑洞並沒有想象的那麼貪婪,而是把恆星撕成物質碎片後再重新噴射到宇宙中,目前還不清楚黑洞是有針對性地吞噬某些物質還是隨機的,把大多數恆星物質拋射出去,這些物質未來會以星雲的形式成為新生恆星的一部分,黑洞的引力還能促進星系中的物質交換,這個新發現重新整理了人們對黑洞的瞭解。

這個實驗可以看到超級黑洞對於整個星系的演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然對於被黑洞撕成物質流的恆星來說確實是一場災難,如果黑洞吞噬不到周圍的物質,那麼這個黑洞也會逐漸蒸發自身而慢慢消失,這也是星系中心黑洞的質量會越來越龐大,而在宇宙中四處流浪的小型黑洞會消亡的原因。

黑洞吞噬恆星的過程,在準確的說就是潮汐牽引現象。

但潮汐牽引這一過程。對恆星來說意味著死亡,可是對黑洞來說。卻是一次膨脹。

要是想讓黑洞達到吞噬掉完全的奇異物質的體積,就是不斷的擴充黑洞。如果想這樣做,這必須讓黑洞進長時間來增加才是真的。

而在周圍附近已經出現了不少的恆星。

這些恆星大多是被黑洞巨大的引力給吸引過來的。

當然這一點已經是明擺著的事了。

而陳淵最後要做到便是儘可能讓黑洞全部吸收掉這些恆星。

“只是如果黑洞的體積增大,它也只是一直停留在原地啊,那又怎麼足夠吸走更遠距離的奇異物質呢,如果真的能夠達成這樣的距離,那豈不是意味著維亞人的星球同樣會被吸走?”趙新提出了一個令他費解的問題。首發網址qiuww

陳淵沒有多說什麼。

準確的說趙新並沒有說錯。

但他對宇宙又似乎不太瞭解,陳淵只能是解釋道,“你知道嗎?太陽帶著它的行星時刻不停的從銀河系的上底向下底執行,到達下底後再回頭向上底執行,然後再下底再上底執行,就這樣上下襬動著圍銀河系轉動,太陽系是時刻不停的在銀河系中移動的。”

銀河系也是上下襬動著圍上一級星系轉動的,上上級同樣如此,仙女座也是上下襬動著圍上一級星系轉動的,銀河系向上底執行,仙女座向下底執行,看似要相撞,實則相差很遠。

實際絕無可能相撞,它們各有各的橢圓軌道。有人說兩個星系相撞由星球距離遠會相安無事,那是太天真了,如果兩個星系相撞,必須合併成一個星系,不會有一個星球能逃出這個星系,因星球無法逃離整個星系的引力,所以兩個星系的星球必須要找到自己的合適的位置,兩個星系中的所有恆星系都會有新的星球加入,造成恆星系中的星球位移。星球大碰撞那是家常便飯,在所難免,地球絕對毀滅,萬億分之一生存機率都沒有。

光是兩個星系中心類星體相撞產生的能量就足以殺死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當然現在不是考慮這些的時候,陳淵說這些只是想讓他知道不僅僅是太陽系,實際上整個宇宙都是在移動的。

而在這個移動的過程中,奇異物質同樣會前往黑洞附近,所以,就算黑洞不移動,那些奇異物質一樣會送上門。

在瞭解過這些後,趙新才恍然大悟,。

而這邊,陳淵還在給黑洞釋放進巨大的能量,同時也在用鐳射束調整恆星執行軌跡,讓它們更好的進入黑洞中心。

當這些恆星被完全吸收時,黑洞的體積明顯又增大了。

“奇異物質真在被吸收,隔絕兩個宇宙的這堵牆或許就要消失了。”

陳淵不清楚這堵牆什麼時候會真正的消失,但是它的內心依舊很不平靜。

因為所做了如此多努力,陳淵為的,所等待的,無非不是兩個宇宙所相融合,或許這樣就能減緩正宇宙的熱寂。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初步的推測,雖然陳淵並不知道結果究竟是怎麼樣,但是它已經做好了決斷。

不管如何都要試一試,萬一就真的有效果呢。

只是這個等待過程是度日如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