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要想在月球表面正常生活居住,首先離不開必不可少的淡水和氧氣,而月球上既沒有水又沒有空氣。想要建設月球基地恐怕有些困難啊。”

華夏航天局內正召開著一場關於月球基地的討論。

陳淵此次登陸月球,正如他一開始的目標一樣,其他智囊團也參與了進來。

“這個倒確實。”

“不過我們組的人發現月球的沙土含有很多的氧,我們可以試圖用月球沙土製造淡水和氧氣。”唐皎忽然提議道。

這一設想是先用剷車自動挖掘月面的沙土,從中選出含氧的鐵礦物, 然後用氫使含氧鐵礦物還原,便可製得淡水了。

“有了水,通電使水電解,得到的是氧氣和氫氣。氧氣經液化貯存,隨時可向基地居民供應。”見眾人聽的聚精會神,唐皎繼續說道。

最初用作還原劑的氫可以從地球上運來,生產開始後電解水獲得的氫即可迴圈使用。

很快, 唐皎開始將資料資料羅列在了螢幕上。

“190噸月球沙土含有15—16噸含氧鐵礦物, 可製得1噸氧氣。而1年只需要生產1噸氧便可維持月球上10人生存的需要。”

“但人類要在月球自給自足的生活,還必須保證食物供應。我想請問一下食物從哪裡來呢?”

場下有人忽然舉手發問。

這確實是其他人也在關心的內容。

月球不比其他地方。如果只是在空間站上,來往幾趟火箭送些物資也就罷了。

但是月球距離母星有那麼遠,僅僅只是為了輸送物資,耗費的資源就有些大。

為了壓縮成本,那麼一次發射所承載的資源食物便會非常龐大,甚至足夠月球基地上的人吃個一兩年。

可後續問題也暴露了出來。

單說怎麼儲存這些食物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月球上的環境非常惡劣,白天高溫、夜晚極寒。沒有空氣、水、生命。”

“如果是沒有被細菌汙染的食物放在月球上,倒是不會腐爛,因為在月球上食物不會感染微生物繼而導致微生物分解食物中的成分。不過不腐爛並不意味著不會變質,食物放在月球上很可能不再適合人類食用。”

智囊團們很快指出了問題所在。

那裡的高溫、低氣壓會使食物中的水分迅速蒸發。再加上強烈的輻射,食物中會發生一些化學變化,食物的營養價值會降低或者喪失。

不同於地球上用射線照射來延長一些食物的儲存期限,月球上的輻射極強, 強烈射線的照射很可能會使食物中的一些原子變得有放射性, 從而不適合人類食用。

甚至還可能出現食物失去水分變得乾煸,極端一點的話就成了冰塊。

“如果僅僅是靠窯洞來儲存這些食物, 或許不太現實,而且基地裡的宇航員甚至是科學家, 吃不到足夠新鮮的食物,對身體也不是件多好的事。”

唐皎點了點頭,笑道,“確實,這些問題之前老陳就和我們討論過,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感想敢做。”

眾人還不懂這話的意思,但唐皎很快就出示了一份實驗報告,“最近這段時間我們南天門實驗室在空間站上進行了大量的生物實驗,先後培育出了100多種太空植。這其中包括小麥、玉米、燕麥、大豆、西紅柿、蘿蔔、捲心菜、甜菜等。”

“而且我們還證明了在太空失重條件下,在月球土壤中植物種子發芽率更高,生長更快,開花或抽穗時間更早。甚至是對一些動物進行了試驗,證明失重狀態不會影響新生命的誕生,而且這其中最適合餵養的生物便是魚類。”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