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

數學家的拳頭重重地砸在了許承的臉上,其上包裹著由原能所構建而成的所謂“完美的圓”。

對於那些擅長近身戰的超凡者們來說,這其實是一種相當……常見的打法。

許承和武者是異端中的異端。

對於絕大部分的超凡者而言,他們必須要依託於“武器”來對詭異生物或是超凡者造成有效殺傷。

徒手,是沒辦法戰鬥的。

但是對於超凡者們來說,“武器”的定義其實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限於什麼刀或者槍。

像是大隊長所操控的一切無機物,又例如遊客所拉扯的危險紅線。

這些都在“武器”的範疇之內,屬於原能特性的有效發揮,因此不能說她們是徒手對敵的。

數學家也是如此。

……

除了連結類的特性之外,數學家還是一位認知類特性者。

這技能組合其實跟遊客差不多。

認知類的特性者真的非常特殊,因為他們當中的每一位,其具體情況都不相同。

這也使得認知類特性者的原能特性尤其特殊。

就跟規則類的特性者一樣,此類特效能力的機制極為複雜。

即便是特性者本人,往往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對其進行針對性的開發,更不要說是隊友或者對手了。

如果說遊客的“危險紅線”還算比價好理解的,那麼數學家的“視覺化數字”就真的太過抽象了。

他本人是這樣闡述自己的特效能力的:

“我可以將我目所能及的一切,都看做‘數字’。”

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能力?

舞者的“視覺化範圍”、遊客的“視覺化危險”,其實在理解之後都不難想象其用法。

都是蠻實用的技能。

但數學家的“視覺化數字”就有一點……不明所以了。

這種特效能力到底怎麼用?

乍一聽上去,別說是用來戰鬥了,就算是用來輔助或者打情報戰,也是根本沒有用處的。

搞啥?寫密碼嗎?

但有一點——也就是我們之前提過的,不要忘了:

與後天借來的能力不同,天生的原裝產品,總會或多或少的更自然一些。

“視覺化數字”這一能力如果給別人,或許根本沒什麼用。

但數學家是數學家。

他是一位老師,在海城最頂尖的海城大學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