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闢他們的任務,進行的怎麼樣了?”

劉和美美的將腳伸進木盆,露出一臉享受的表情,婁圭坐在一旁,忽明忽暗的油燈讓他臉色顯得陰陽不定。

“他們已經在整合附近的黃巾軍殘部了,估計人數不下十萬,咱們還是得做好準備。”

婁圭有些憂慮的說到,說實話對於劉和招攬難民這一點沒有異議,只是大規模招攬那些曾經漢帝國的叛逆者,這真的好嗎?

“放心,我有的是地方讓他們去,咱們的大業才剛剛開始呢。”

劉和信心十足的說到,早些的難民已經被他統領下的南陽郡消化的差不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中大部分人選擇了去開墾荒地,這讓劉和準備大規模修建作坊的計劃不得不緩一緩了。

而這批人的到來,卻剛好能為他提供足夠的勞動力。尤其是將來要採礦,少不得的就是用人。

“既然你已經有了想法,那我也就不過問了,咱們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人才的選拔了。

那些來考試的讀書人,在透過考試以後,就會被以你的名義徵辟。”

劉和點點頭,徵辟是這個時代的主流,雖然他很想把這個時代的舊制度打個稀巴爛,但現在力量相差太大,還是先用他們的名義吧。

劉和並不是一個軟弱的人,相反,他是一個很會鬥爭,並且很勇敢的人,但勇敢不是魯莽。

“明天你負責那場考試,試題我已經放在書房裡了,我去書院看看。”

劉和總覺得學術是個很自由的東西,在對書院坐了大方向的規定以後,就一直放任他手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讀書人在發揮了。

漢代文武不分,哪怕是婁圭這樣的謀士,只要他背一口劍,照樣可以走天下。這個時代的讀書人是有血性的,在這方面遠比大宋的讀書人強太多。

“好,這件事先就這樣吧。不過今天尹籍的話,您信嗎?”

婁圭有些疑慮,畢竟挖牆腳不成功這種事,接下來少不得要面對的就是雙方關係的惡化。

“能有多大問題,你看這個。”

劉和從桌上翻出一張紙,遞給了婁圭,婁圭只看一眼,隨即長舒一口氣。

“看來劉表想拿咱們錘鍊他那個不成器的兒子了,有趣,有趣的很啊。只不過不和咱們商量,這不太好吧?”

“說起這個,袁曜呢,跑了嗎?”

劉和還是比較在意袁曜的狀態,他可是派了不少人監視這位曾經的貴公子呢,真要改造失敗了,那他的那些努力算是白費了。

“正在來宛城的路上,這小子也真是的,給他這樣的機會他都不跑。”

婁圭微笑著搖搖頭,很明顯對於袁曜的做法有些不理解。

“好事啊,看來咱們這裡又要出一個好縣令了。”

估計經過這些日子的磨鍊,這小子除了憋了一肚子氣,對於民情也有了一定認識了吧?如果還是像以前那樣的話,那劉和還是很樂意把這個扶不起的阿斗送回給袁術去。

“如果他透過咱們的考試的話,你把他弄到書院的政務學院裡待幾個月,然後給他配點老手去讓他當縣令吧。”

“他,能願意去?”

婁圭疑惑了,雖然劉和看人準,但不至於準到這種地步吧?人家一個好好的世家公子,只要他爹願意舉薦,最低都得是太守吧?

“我的時間太短了,而且手邊的試驗品太少,如果他這樣的人還有救,我是不介意花點心思去撈他們的,如果他們救不回來,那就讓他們成為過去吧。”

劉和語氣十分的平淡,但婁圭卻從其中聽出了一絲寒意。

或許對於這位主公的仁慈,得重新下個定義了。

另一邊,宛城的驛館內,孫策正在和一個眼睛極其有神的年輕人喝酒。

“公瑾,你看這位小劉太守,說的對不對?”

在孫策把玉璽在自己手裡的事情告訴周瑜後,周瑜就知道,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否則等待他的,絕對沒有什麼好下場。

就像當年那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一樣,孫策的母親,是當地有名的美人,吳家也是在地方上赫赫有名的世家。

可那時候的孫堅是個什麼人呢,一個不務正業,整日遊手好閒的庶族,說的難聽點就是個不務正業還禍害鄉里的泥腿子。

這樣的人去吳家求親,大概吳家很難會答應的吧,當時也確實。但有人勸告過吳家主事的,讓吳家改變了主意,最終把美人下嫁給了一個窮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