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勝,必勝,必勝。”

劉和親自披堅執銳,站在高臺上,鼓舞了士兵們的鬥志,隨即大軍開拔,前往博望。

博望坡,這個在歷史上承載了巨大意義的地名,在這個時空同樣有著不俗的地位,南陽和荊州的兩次戰爭,大都集中在了這裡。

罕見的,這一次作為八駿之一的劉表,居然親自率軍出征。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劉和同樣是親征。

“世叔,近來可好啊。”

兩軍陣前,劉和用略帶揶揄的語氣向劉表喊到,劉表冷哼一聲,隨即打馬向前。

“託你的福,好的很啊。”

劉表手中的馬鞭啪啪作響,身後各色旗幟迎風飄揚,將荊州的班底現彰顯的一覽無餘。

相反,劉和這邊的旗幟可以說是寥寥無幾,甚至可以說是略顯寒酸,但南陽軍的披甲率,卻是荊州羨慕不過來的。

興平元年秋,劉表與劉劉和兩位漢室宗親陳兵博望坡。

“世叔,為一黃祖,致使士卒傷亡,家庭離散,當真值得?”

劉和高聲向劉表問到,劉表不答,只是撥馬回陣。

隨即劉表一方鼓聲響起,這是進軍的意思。

見勸說已經無效,劉和也只好退回陣中,將指揮權交給了徐庶。

其實對於徐庶而言,指揮一場戰爭,要比處理那些政務有趣多了。可他也很清楚戰爭和政務的關係,因此並不對政務排斥。

徐庶將手中的小旗揮舞的飛快,全軍也隨之變陣。

兵者詭道也,戰爭的打發也是多種多樣的,偷襲是一種,像這樣光明正大的打也是一種。

南陽軍不能只沉溺於剿匪所取得的成功喜悅之中,也應該見識一下這大陣仗。

這場戰爭也是對於練兵的真正的檢測。

鄧當,陳到,王忠為左翼,魏延,程猛,風雍為右翼,胡三率領的輕重騎兵為機動,這是劉和對於這場大戰的最初構想。

他們在人數上稍微有些劣勢,但在裝備精良度上,卻是劉表士兵很難比得上的,哪怕人數差了十倍,徐庶也有信心。

“其實要我看,如果我們這一戰擊敗了劉表,可以直逼襄陽,之後南下麥城,進而奪取整個江北。”

婁圭拿著千里眼站在瞭望塔上看著交戰的雙方,劉表一方人山人海,而南陽一方則是氣勢如虹。

“可是劉表願意把江北的地盤讓出來嗎,荊南如今剛剛平定,那地方荒蕪的很,劉表會願意跑打那裡去?”

諸葛瑾學著婁圭的樣子,他們一方在人數上的劣勢,這是肉眼可見的。

“他不想去也得去嘍,要不然就是戰死在這裡,對於我們而言,無非是戰領半個荊州或者荊州主要經濟區的結果了。”

婁圭微笑著說到,這才第一年啊,就拿下了富庶的荊州,以後只怕前途不可限量。

“可若是我們敗了呢?”

諸葛瑾顯得有些憂心忡忡,說實話他對於軍隊裡面的事情,瞭解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