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莊美瑩一曲唱完,虞小憐毫不吝嗇的給她鼓掌叫好。

「你沒事兒多練練,年後我打算開個樂坊,到時候你就搬到樂坊那邊去。」

虞小憐對莊美瑩說完,又扭頭對孫滿倉道,「把她的名字記下來!」

孫滿倉現在和幾個弟弟學了不少字,簡單的記個人名什麼的,他還是會的。

等虞小憐將四十四個女孩,全都篩選了一遍,已經到了午時。

好在辛苦沒有白費,四十四個人裡面,挑出了二十個有潛質的。

這二十人虞小憐打算重點培養一下,至於剩下的其他人,虞小憐就把她們分去幹活了。

十個人去胭脂作坊幹活,十個人去和繡娘學做衣服,還剩下四個,則留在院子裡幫高婆子做些雜事。

轉眼來到臘月,趙知群終於從京城回到洛城。

樂器這東西,要比虞小憐想像的便宜些,虞小憐給的兩千兩沒有花完,還剩下三百多兩,趙知群執意要還給虞小憐。

虞小憐怎麼能要,用人不能白用不是,再說鏢局那麼多鏢師,還等著趙知群給開月錢呢。

在虞小憐的一再堅持下,剩下的三百多兩就當做了託鏢費用。

有了樂器,就得有樂師,於是,虞小憐又花重金淘弄了一個懂樂器的樂師回來。

這個樂師在豫州戲曲界還小有名氣,是虞小憐花高薪水,從別的戲曲班子挖來的。

照理說,稍有名氣的樂師,戲曲班子是說什麼也不會放人的,巧就巧在那個戲曲班子,有兩個有名氣的樂師,而這兩個樂師不合已經很多年了,屬於針尖對麥芒那種,兩人一言不合就掐架。

那個班主為此事也是頭疼了許多年,但兩個人都各有才華在身上,不要那個他都捨不得。

虞小憐之所以能挖來一個,還是牙行的趙知傑從中說和,那戲曲班主才同意捨棄一個出來。

這個樂師名叫宋青銳,年紀不算大,今年才三十歲,但卻是個實實在在的樂痴。

虞小憐把宋青銳挖回來以後,就整日和宋青銳混在一起,她把現代歌曲唱給宋青銳聽,讓他幫著作曲,修改。

宋青銳本來對老班主有眼不識真寶的把他賣了,有很大的怨念,但這幾天和虞小憐一起探討戲曲後,他又在心裡慶幸,幸虧自己是被賣的那個。

新東家唱的這些個歌曲,是他從未接觸過得,歌詞絕佳不說,調調也是他以前從來沒有聽過的。

宋青銳在心裡感嘆,這新東家不愧是才女,東家作詞,他作曲,等樂坊開起來,到時候必然會在戲曲圈裡引起轟動,想到這裡,宋青銳便然沉迷創作樂譜,不可自拔。

這麼好的詞,當然得配最好的曲,他要更加努力認真才行。

虞小憐選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古風韻味很濃的歌曲,她教給那些女徒弟的第一首歌曲,是《聲聲慢》。

這是虞小憐很喜歡的一首歌,這首歌不僅好聽,歌詞也寫得美,京劇和流行音樂的融合,也別有一番味道,虞小憐在很長時間一段時間裡,一直將這首歌單曲迴圈來著。

青磚、白馬、山花蕉葉、屋簷雨滴、炊煙裊裊。朗朗上口的旋律和愚青戲曲一般的古老和聲,使這首歌細膩之中又有著別樣的開闊。

而且這首歌由莊美瑩用戲曲腔調唱出來的時候,更是令人心絃一動,回味悠長。

虞小憐聽莊美瑩唱過,一下子就變得自慚形愧起來,她唱歌只是單純的唱歌,而莊美瑩卻能用她獨特的聲線,給人們講述一個,美好而悲傷的故事。

一曲一調,盡是曲折婉轉的情感宣洩。

虞小憐自認為達不到那種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