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報到尚未開始,也沒什麼事,於是蘇澤林跑了趟電腦城。

他打算搞一臺電腦。

剛好財院今年上半年已經搭建起第二代校園網,網路由先前的教學樓和圖書館輻射到了學生宿舍,可以在學校接入寬頻了,所以電腦是必須得趁早買的。

就和絕大多數的大學生那樣,蘇澤林選擇的方案是DIY。

一整套品牌機太貴了,很多沒必要的錢都是交智商稅,懂點電腦的人都會自己裝機。

混子是最早的那批網民,就算前世這個時間線對電腦硬體也是較為了解的,後來大學班上不少同窗還是找他幫DIY的電腦,更何況是重生之後了。

進了電腦城,裡面是一間間的小店鋪,生意都很好。

電腦在九十年代才漸漸被大眾認識並接受,加上網際網路的出現和普及,使得電腦市場一片火熱。

2000年更是國內PC市場黃金十年的開端,風雲際會、品牌迭出。

各種電腦配件的品牌那是相當豐富,有些是後世的人們根本沒聽說過的,比如昆騰火球。

上世紀九十年代最火的硬碟品牌不是IBM,不是邁拓,而是昆騰。

在那個對硬碟效能要求還不是很高的年代,昆騰憑藉著大腳硬碟較低的售價贏得了大量的使用者。大腳硬碟並非傳統的3.5寸,而是5.25寸,這使得大腳硬碟可以很容易就做大容量,也能壓低不少價格。

而該品牌高效能的硬碟則是火球系列,也是導致最終昆騰硬碟部門倒閉的原因。在火球十代硬碟上,因為電機的驅動晶片非常不穩定,導致硬碟返修率居高不下,在使用者中的口碑暴跌,最終硬碟部門打包賣給了邁拓,紅極一時的昆騰硬碟就此消失。

不過現在的昆騰火球依然挺能打的,也是很多八零後網民的第一塊電腦硬碟。

同樣於後世消失在大眾視野的品牌還有精英主機板,就成立時間而言它比華碩還早,憑藉著高價效比一度做到了全球DIY主機板出貨量第二,但是隨著DIY市場的萎縮,精英最終也退出了DIY主機板領域,專注於OEM代工,但它的命運比昆騰好點,起碼還能活著。

除此之外還有Cyrix處理器,九十年代的CPU市場可謂百家爭鳴,Cyrix的處理器相比intel同時期處理器並不遜色,還有不錯的價格優勢,但隨著牙膏廠釋出奔騰,在處理器市場上取得了絕對的領先地位,無法與之匹敵的Cyrix漸漸衰落,後來被VIA收購,這也是VIAx86技術的來源。

到蘇澤林重生前的二十年間,有的公司從小兄弟混成了大佬,比如英偉達打敗並收購了Voodoo,按摩店收購了ATI,在CPU和顯示卡領域成全球雙雄。

大浪淘沙,能在時代的潮水褪去之後仍牢牢屹立的,才能成為真正的弄潮兒。

感慨著時代的殘酷,蘇澤林徑直來到某間小鋪子。

門上掛著“奮飛科技”的小牌匾,店子裡頭,一位三十出頭的年輕人正在給剛配好的新機子安裝系統。

“小楊哥!”

混子主動打招呼。

那年輕人微微錯愕,他的真名為楊奮,小楊哥是外號,一般比較熟的人才知道,不過這位客人很面生,不像是熟客的樣子。

可能是熟客介紹過來的,讓他這麼稱呼我吧。

“你好!”

小楊哥衝著他禮貌地點了點頭。

蘇澤林自然是認識他的,當然只是前世,當時他第一臺電腦就在這裡配的。

店主小楊哥熱心厚道,收費合理,通常推薦的都是價效比高的配置,後來班上很多人找混子幫忙配電腦,他都選擇了這家店子,一來二去兩人就熟了。

十多年後,楊奮從這家小電腦配件店發展了大渠道商,而蘇澤林也是盛海一家大公司的總裁,兩人由於業務來往還一起見過很多會,交情算是不錯的,蘇澤林對他的人品也是知根知底。

電腦城的這些店鋪魚龍混雜,有厚道商人也有黑商,雖然蘇澤林懂行,但既然有熟識的人,就沒必要麻煩和再找其他店子碰運氣。

“我想配臺電腦!”

蘇澤林開門見山,把一份早已寫好的電腦配置單遞了過去。

小楊哥接在手裡看上一眼,就不由得微微動容。

這份配置單走是高階路線,奔騰3的CPU,128M記憶體,20G硬碟,三大件在當時都是頂端了,再加上17寸的美格796FD的鑽石瓏顯示器,操作效能和視覺體驗在當下基本是拉滿了。

但是,高階歸高階,但卻不人傻錢多,這份配置單上沒有一個採用了交智商稅的品牌配件,單子對每種配件的採購需求都寫得清清楚楚。

就拿美格796FD來說吧,它對標的是索尼的17寸特麗瓏,當下最好的映象管技術的顯示器。

眾所周知索尼大法好,索尼大法妙,但是大法貴得呱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