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破除詛咒(第1/3頁)
章節報錯
對亞瑟來說,接下來要做的事實在太多。
此前泰溫為了逼迫羅柏返回西河間作戰,曾派人在紅叉河上流兩岸的紅粉城、旅息城、奔流城三地的領土上進行焦土政策。
這讓三地的絕大多數農民都沒有了家園,更沒有過冬的食物,奔流城還好,他們的領主艾德慕家堡未破,還有一些糧食賑濟這部分失地農民。
紅粉城、旅息城兩個伯爵領的平民就很倒黴的,他們的領主自己都沒有家了,顧不上管他們。
所以在聽到赫倫堡裡有了一個新王,且免費發放吃的以後,約有五六萬的失地農民陸陸續續趕往神眼湖一帶,並朝著赫倫堡和赫倫鎮而來。
這波人已經在路上了。
另外一個方向,神眼湖東側也有大量的農民來到赫倫堡。
東線聯軍曾用打欠條的方式徵集了大量的軍糧,現在局勢稍稍穩定了,村長們帶著欠條和車隊來要糧食了。
東面來的農民,亞瑟只能用金龍打發掉一部分,另一部分他承諾用來自谷地和潘託斯、瓦蘭提斯等地的糧食換回欠條。
西面的農民們就麻煩多了,雖然他們不立即要求一車一車的糧食,只是要求每天吃飽。
但幾萬人的吃飽飯,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假若每個人每天兩頓,吃一斤糧,每天的消耗就是幾萬斤的糧食。
而派崔克只在河灣地帶來了八十車的糧食,威里斯也從海鷗鎮帶來了十船糧,兩波糧加在一起,也就夠吃個把月。
所以在西邊的農民沒有大量到來之前,亞瑟就讓孿河城、女泉城等地送來更多的糧食。
但這還不夠,僅僅能讓西邊的農民們吃一段時間,等到河間地的領主們不願意為新河間王提供糧食以後,吃飯危機還會到來。
所以建立一個穩定的、從外部獲取糧食的渠道就成為了必須。
威里斯曾建議過從潘託斯買糧,而在史坦尼斯封鎖了黑水灣以後,狹海的貿易往來陡然下降,厄索斯大陸的一些商人已經積攢了大量的商品等待出售。
而河間地的農民正嗷嗷待哺,所以亞瑟決定利用女泉城建立一條新的貿易通道,雖然這會讓狹海的船長們花費更多的時間在海上,但畢竟讓潘託斯的總督、鉅商們有了顧客,不用再為貨砸在手裡而擔憂。
因為要說服父親威曼·曼德勒伯爵派遣軍隊南下收復卡林灣,讓回家的北佬們有路可走,所以威里斯已經離開了。
於是威廉·慕頓伯爵負責建立這樣的一條貿易通道,他生性膽小謹慎,但管理領地和經營女泉鎮倒是挺有一手,是亞瑟能找到的最適合擔任此角色的人選。
此外,還要解決西面來的農民們居住的問題。
他們的村子被燒了,而自西境軍大量撤出河間地後,原先逃到紅叉河北岸、王領、河灣地的農民們也逐漸回來了,所以並不能將失地農民安置到空閒的村子裡。
好在河間地有的是樹,櫸樹、楊樹、柳樹、槐樹等等,有了木頭,就可以比較快速的建造木質房屋,還是能應付過這個冬天的。
失地農民的吃住問題大體上能解決,人手方面,除了農民們自己能幹活外,還有數次大戰中俘虜的西境士兵。
這些被泰溫老爺喂得人高馬大的脫產士兵,做工的細緻方面不如農民,力氣上可就大多了,最適合幹扛木頭、砍樹、挖坑等活。
赫倫堡裡的老學士託斯謬和科本負責指導給失地農民建造新居所,地點就在赫倫鎮以北的平原上。
為了讓科本滿意,亞瑟還以河間王的名義讓舊鎮的學城恢復他的學士身份,並將他的學士項鍊歸還。
雖然這一定沒有作用,但亞瑟還是做了個樣子,讓科本知道他還是記著這檔子事的。
除了這些外,還有一件事需要新河間王注意。
無旗兄弟會似乎出了點狀況。
由鐵匠、木匠、農民、獵人、君臨執法隊等成員組成的兄弟會,行事風格漸漸變了。
他們開始攻擊一些給西境軍提供過服務的村子,並將為西境人做過事的村民吊死,即使村民們也是被西境兵強迫的。
這讓日子開始穩定下來的農民和村長們苦不堪言。
所以亞瑟讓領兵去收復柳木城的伊尼斯·佛雷、崔斯坦·萊格等人找到兄弟會的領袖,他想知道貝里伯爵等人還在不在領導這個保護農民的民間組織,如果不是的話,河間王就要和兄弟會新領袖談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