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整備了大半月,終是萬事俱備。

然而,為了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李然最後還是決定只動用四千精壯流民,組成討鄭義軍。並是赫然豎起“清君側”的大旗後,以孫武統治三軍,李然則坐懷於中軍排程。

而葉邑原本的守備軍僅出一千,以為殿後。

之所以如此做,主要是為了避免被鄭國方面給報成是“楚人侵鄭”,從而直接將爭端上升到國際層面。

因為葉邑不管怎麼說,如今都還算是楚國的城邑,而並非他李然的私邑。

只見這五千人是浩浩蕩蕩的朝著鄭邑進發。

范蠡再次請纓,願意隨軍跟在李然身邊,李然自然不會拒絕。

於是,范蠡被任為車左,而褚蕩則任車右。

葉戌則是且代理縣尹之職,繼續留守葉邑,照料一眾女卷安全。

而鄭國方面,一經得知了此訊息,可謂是舉國震驚。

鄭伯寧立馬是召見了豐段,而豐段自然也知曉君上如此著急召見自己究竟是所為何事。

“君上勿慌,臣已打探清楚,那李然所率之眾,不過三四千爾。且一路舟車勞頓,是從楚國葉邑遠道而來。我等只需是以逸待勞,便可大獲成功!”

鄭伯寧聽罷,心下稍定,也是微微鬆了口氣:

“那以卿之見,如今我鄭國之中,何人可擔此禦敵大任?”

“臣以為,駟帶之子,駟歂駟子然當可擔此重任!”

這駟歂,由於崇武好鬥,又素喜讀兵法,終日混跡於行伍之間。故而,在軍中也算是頗有一些名望。

於是,鄭伯寧立馬是召見了駟歂來。

駟歂上得大殿,一番君臣禮罷,鄭伯寧便是直接說道:

“歂,眼下那李然正欲犯上作亂,聚賊人殺奔我鄭邑而來,實是大逆不道!寡人如今便授你為左軍司馬,立刻引軍敵之!望卿能不負寡人之望!”

駟歂稍稍猶豫一下,便伏倒在地叩首謝恩道:

“喏!”

待到豐段從大殿出來,回府的路上,卻又遇到豎牛攔道。他自然也得知了李然正以清君側的名義殺奔而來。而這其中,自然是要牽扯到了他的頭上的!

豐段將其帶回府內,並是對其好生安撫了一番。

“李然不過區區幾千人馬,且還多是隻練了一兩個月的流民而已,有何氣數可言?豎牛你向來膽大,怎麼今兒個卻變得如此膽小了?”

“伯石大人,此事無關膽大膽小。只因那李然詭計多端,縱是人少,但總有個萬一啊。這萬一……真讓那廝得逞,那我等的努力豈不白費?伯石大人莫不是忘了當年封控防疫之事?還請伯石大人可一定要重視此事啊!”

其實,豎牛自上次在鄭國輸給李然,逃離鄭國後,他在魯國也是引得一場血雨腥風來。

但是,最後卻又是被那最不起眼的小子叔孫若給力挽狂瀾,以至於他本欲代攝叔孫氏之事最終亦是功虧一簣。

而他這次回到鄭國後,所謀之事又真可謂是順風順水。只憑藉著他所直接參與策劃的那一場“四國大火”,便直接讓祭氏家業悉數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而子產大夫也因“不敬上天”而被朝野上下所責難,受非議至今。

如此的天胡開局,所以豎牛可不希望在這裡會再一次經歷失敗。

豐段自然也是知道李然的能耐,但是他還是認為李然畢竟人手不足,實難掀起什麼大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