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晉商(第1/2頁)
章節報錯
內閣大臣們都不敢看崇禎,光是聽著崇禎的聲音就可以感受到他胸中的怒火。
“難道說,崇禎接到了某處傳來的密信,得知了許多訊息?”
“要不然,他是從哪裡知道這麼多的?”
“但是也不對啊,經過崇禎的所有奏摺,都是經過了層層篩選, 而且,崇禎也根本沒有其他心腹,錦衣衛也始終在北京,不可能知曉其他地方的情況。”
周延儒此刻腦中一片漿糊,崇禎的怒火絕不會是憑空而出,肯定是有了依據。
但是這訊息是從何處得的?
他很恐懼, 因為他甚至都不知道崇禎正在從哪條渠道收集情報。
這番怒斥過後, 內閣大臣們都戰戰兢兢, 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但還是這個時候,溫體仁站了出來,對崇禎深深一拜。
“老臣贊成陛下所言。”
“讀書者,乃是學習古時聖人之言,所謂開民智、知廉恥、學仁義,這才是一個合格讀書人應該具備的品格。”
“但如今的讀書人,都已經沉浸與安逸當中,甚至許多出身貧寒的官員,也都只想著脫離苦難,從未想過要幫助那些正處於苦難當中的百姓,如今朝廷變成現在這樣,老臣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老臣身為朝廷大員、內閣學士,乃是朝廷領袖,當作為滿朝文武的表率,故此老臣願意身先士卒,明年春耕之時, 定然第一個下田種地,絕不二話。”
溫體仁對著崇禎深深一拜, 在道歉時臉上很慚愧, 而在說道自己要下田種地之時,臉上的表情又變得一片堅定。
周延儒見狀,心裡一邊罵溫體仁老賊,一邊也跟進,說自己明日也要下田,其他內閣學士也紛紛點頭,說自己願意為陛下分憂,願意做滿朝文武的表率。
崇禎臉上的憤怒消散了兩分,雖然看得出來這幾人沒幾個是真情實意,但是也並不在意。
“那諸位愛卿是贊同朕的提議?”
溫體仁又是第一個站出來,拱手道:
“若要為民分憂,不理解普通百姓又如何能行?”
“臣無比贊同!”
崇禎很滿意地點頭,隨後看向其他人。
“那你們呢?”
周延儒等人還能說什麼?只能點頭,表示同意,但是心底已經將溫體仁罵了幾百遍。
科舉的制度就這般確定了,崇禎的想法其實很簡單,他現在就是想要培養出一批能夠理解百姓的官員,這些官員不需要多麼厲害的能力,甚至崇禎不太喜歡那種太聰明的官員。
原因也很簡單,他在陳安縣改革土地之時, 縣裡那一批讀書人就很是奸詐,總是想要謀取私利,但是一開始就跟著他、被他悉心培養的一些農民出身的官員,到最後都辦事勤勤懇懇,很是老實。
但是那些農民出身的官員就分不好田了嗎?
並不,相反,他們在分田之時做的更好,更為細心,因為他們更清楚一畝田對於農民來說意味著什麼,所以辦事更為小心,力求做到公平。
現如今大明的官員脫離底層民眾太久,自視太高,如今崇禎的這項舉措,就是要將他們狠狠地打落凡間,將那些自認為不可一世的老爺們拉下水,讓他們也看看農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