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皇宮在緊張等待兩國交戰的接過,整個大慶都在眼巴巴的看著。

不少激進分子認為乾帝不該為了戎狄公主,而與匈奴開戰。

怨聲四起,也有不少得罪過計程車族不僅在看熱鬧,還在起鬨。

當然支持者也不少!

三懷學院裡,師與生正在展開激烈的辯論。這一次常蓮和盧長書站在了一起,帶著十幾個老師,與百多位學子就匈奴和大慶的戰事討論。

不過辯論這種事,各站住觀點,誰也無法說服誰,有時候還得比誰的嗓門大氣勢足體力好。

辯論一炷香時間,就宣佈結束。

接下來常蓮讓每個學子開始用筆和紙,分析這次大戰的利與弊、原因、以及結果。

待結果一出,錯者重罰,對者有賞。

這些學子中,有一批新進的學子,久聞三懷學院的名聲,這些學子茫然不已。

據說三懷學院學風濃厚、自由、放縱,但規矩多,該管的事不管,不該管的管得挺多。

遇上大慶戰事,哪個學院敢大肆放屁,對政事評頭論足一番。

那豈不是對乾帝的行事加以手腳嗎?

偏偏三懷學院就敢!

都說進了三懷學院,就等於一隻腳踏進了朝堂,此事果然不假!

常蓮與盧長書在學生之間行走,常蓮忽然在一學生身邊站住了,皺眉凝視著紙上所寫。

盧長書一看那學生,正是自己平常所青睞的學子,難道常蓮要揪他的錯?

盧長書立即快步走過去,橫了一眼常蓮,看向學生的紙張。

上面寫著,此次開戰的原因,是乾帝為了保護惠珠公主而戰,為紅顏一怒!

一股怒氣直衝盧長書頭頂,手中的摺扇狠狠敲上那學子:

“當今陛下怎能和以前相比?動動你的腦子,在亂寫什麼東西?”

那學子立即捂住腦袋,猶不肯服氣:

“據說惠珠公主曾私會陛下,老師怎知他兩沒有互生情愫?陛下以前步步為營,深謀遠慮,怎麼突然如此莽撞,與匈奴開戰?”

他當即問了一大堆問題,第二把摺扇敲上他的腦袋,打斷了他的問題。

常蓮眼中帶笑,面上卻是一派嚴肅:

“是你考還是我們考?!陛下從不為兒女私情影響國政,這一點你們要知道。”

這句話挺沒說服力,畢竟前兩年的昏君鍋還是很結實的。

眾學子竊竊而笑,對於乾帝后宮的事,常蓮和盧長書也不好多說,便背手走開。

京城裡熱鬧,乾帝后宮裡也在風起雲湧。

陳妃從得知兩國即將開戰開始,一直心神不安。她站在復國的立場上,不敢想象大慶遭受匈奴鐵騎的場景。

她渾身又冷又無力,癱坐在椅子裡,握住南國婢女的手,呢喃著怎麼辦。

乾帝是她的男人,大慶是她歇息的港灣,她沒法再次承受第二次這樣的傷害。

婢女不斷的安慰她:

“娘娘,有陛下在,不會有事的。我們還有神器,還有李總兵、崔密、大慶軍……”

婢女數了很多很多,陳妃微微顫抖的手開始冷靜下來,黯淡的美目逐漸發出光彩。

大慶不是南國,一定不會重複她的噩夢!

戰報一封封的傳來,匈奴的鐵騎一往無前,衝破了大慶軍的前陣。那些盾兵都無法抵擋,前陣之戰大敗。

正當大慶人膽顫心驚時,下一封戰報讓人詫異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