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江雖然是個端莊忠心的臣子,可他並不是陳彥那種直性子,此事查下去,逐漸指向太和殿那位。

他有了顧慮,先來探探乾帝的意思。

“陛下,查下去也可,只是陳大人並不會有緩轉餘地,到時擔心陛下難做。”

孫乾沉思片刻,點了點頭:

“卿說得極是,不過案子還是要查下去,陳卿那邊朕自會和他商議。”

趙元江這才放下心,這不是查案一件事,將涉及到大慶穩定問題。

兩人在偏殿商議片刻,便往正殿走去。三省的臣子正在殿中低聲交談著,表面上氣氛和樂。

孫乾面對眾臣,將康王意欲領兵東面決定公佈,臣子們聞言震驚,開始反對:

“陛下不可啊!康王從未率兵打仗,這一去豈不是兒戲?!”

“就算虎符不在陛下手中又如何?那三萬大軍的軍餉都是我大慶供給的!”

“現在大慶四面征戰,再加東面,恐怕是惹火燒身!康王打仗的糧草又從何處而來?”

別看只是三萬大軍,路途遙遠不說,其將士的作戰能力也不知如何。

孫乾塞了一耳朵群臣的抱怨,他能理解,從康王嘴裡聽到這話,他無奈生氣。

群臣反對之後,看見上首一言不發的乾帝,聲音逐漸小下去。

孫乾這才淡聲開口:

“太上皇手握虎符交給康王,一個是父親一個是兄弟,朕不想決裂橫奪虎符。朕已經和康王說明白,不援兵不援糧,任他鬧去吧。”

群臣面面相覷,這康王多大的本事,不需要糧草支援,就想對付蠻夷?!

孫乾將自己的打算說出:

“若康王能征伐蠻夷得勝,朕自然會援助。若不能,毀得也只是他自己名聲罷了。”

殿中一片沉寂,怪不得乾帝能忍讓兵權一事,原來算盤打在這裡!

趙元江笑了,說道:

“陛下向來就有自己的謀劃,臣等便看康王第一戰如何了。”

趙元江表達了立場,其他反對的臣子偃旗息鼓,既然大慶暫時沒有損失,那且看看康王本事如何!

這日午後,康王行動了,藉著征戰蠻夷的理由,一連拜訪五六個大臣。

戶部和兵部是主要目標,據說商談甚歡,末了還同臣子門閉門而談。

孫乾聽到訊息一頓,看了看手中的摺子未語。

他看了一眼窗外明媚陽光,問到:

“哪個大臣與他閉門而談?”

趙公公低聲說道:

“陳彥陳大人以及趙元江趙大人。”

孫乾一笑,繼續批閱奏摺。趙公公也不奇怪,以這兩位大人的名譽,斷然不會作出謀逆之事。

很快,康王要求出徵蠻夷之事傳遍京城,對於突然跳出來的康王,百姓只覺得茫然不已。

什麼,是前太子?

為國征戰?

一時間京城為此事沸沸揚揚,康王自回京以來,總算有了高興的事。百姓對死而復生的前太子雖然沒什麼好印象,可對他刻意宣揚的為國征戰很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