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苑良到達突厥後,按照孫乾的命令,前去拜訪了右賢王呼韓邪查。這一舉動讓右賢王和可汗之間的嫌隙再度加深,即便兩人懷疑乾帝有意為之,可心底猜忌不可避免的產生。

對於權力爭奪者來說,本身就沒有信任可言!

張苑良在突厥可汗爆發之前,離開了右賢王的領地,隨前來接引的可汗使者,面見可汗。

證明孫乾的選擇是沒錯的,張苑良事辦得很漂亮!

他見著可汗後,大讚突厥騎兵的勇猛,並有意無意的暗示可汗,其實是右賢王邀請自己前去的。

突厥的使者瓦圖,曾經對大慶的使者讚揚過右賢王,說他驍勇有謀,連大慶陛下都聽到了他的英名。

突厥可汗雖然面上笑著,可他身邊的隨從皆畏懼的很!

孫乾聽聞張苑良見到了突厥可汗,立即問道:

“那老可汗還沒死?聽起來好得很?!”

高巖一嘆:

“陛下,臣也不知道,而且張苑良未必回得來。”

孫乾面色一變:

“難道突厥想扣著朕的特使不成?”

高巖意味深長的看著他:

“何止扣著,突厥受此大辱,只怕特使凶多吉少。”

孫乾心中一沉,神情凝重起來,高巖繼續說下去。

前面的一截資訊,來源於戎狄大使獲得的訊息,資訊自然是支離破碎的,經高巖旁敲側擊後,得出的大概過程。

現在突厥大使瓦圖和戎狄大使戎胥兩人見面就掐,一掐架就有高巖圍觀,高巖從中聽到不少內部訊息。

突厥可汗的怒氣終於達到了頂點,連帶大慶一起憎恨上了。

他看張苑良帶著劍,便提出要欣賞欣賞。張苑良毫不介意的亮出寶劍,突厥可汗不屑,認為長劍過薄過輕,不是男兒之物。

突厥人身高體重,對於武器選擇,更傾向於直接勇猛的。例如長槍、殳杵、流星錘、大刀一類,這些對他們的提醒,宛如如虎添翼!

張苑良彈劍一笑,認為突厥可汗所說的武器,不過是有勇無謀一類,不如劍法千變萬化。

論起嘴皮子,一萬個突厥可汗也說不過他。

突厥可汗提出較量,張苑良覺得自己回不去大慶,不如以一命抵他幾個勇士,也算效忠了大慶。

比試那日,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春日正濃,白雲浮在湛藍的天空。一群健壯的駿馬跑過,張苑良對隨行的侍從感嘆:

“我大慶就缺少這樣的良駒寶馬。”

那使者也是非凡之人,平心靜氣的回答:

“這些寶馬遲早會歸於陛下,歸於大慶。”

張苑良被激得頓時豪情萬丈,他一劍出鞘,前去赴戰。

突厥可汗頭一次見到如此精妙無雙的劍法,很快!不止劍快,持劍之人的身法也很快!那些強壯如牛的勇士,根本捕捉不到他的身影!

什麼叫君子之威,突厥可汗第一次直面而視,在他心中留下重重陰影!

張苑良的劍讓突厥勇士目瞪口呆,那些勇士被這幾年的戰績養得心高氣傲,哪裡受過劍下之恥?!

可他們越生氣越浮躁,就越難以捕捉張苑良。

張苑良氣息從未變過,他就像冰原上,冷肅了千年的寒風。冷靜、快速,避開猛器的攻擊,總能佔據上風。

就憑著一把儒生劍,張苑良殺死了二十個勇士!

突厥可汗氣得昏厥過去,原本就不堪重負的身體,越發雪上加霜。

張苑良一戰成名,傳入大慶被人稱為大慶的儒生劍。可這把儒生劍,只怕要折在草原上。突厥的恥辱和憤怒,只能以張苑良的血來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