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文想了片刻,上言:

“陛下,為今之計只有動用督查院的人,讓他們熟悉下國事也好,以免將來只會一張嘴參奏臣子。引發內亂不說,還起不到作用。”

孫乾嘆道:

“正是此理!”

趙元江依舊猶疑:

“可是他們對政事完全不熟悉,陛下一人,怎麼處理得來?”

孫乾一想,笑著說道:

“把你們各部的侍郎都抽出來,到金華殿和監察們一起處理政務。”

丁遠光道:

“只是太匆忙了。”

孫乾道:

“若非有的監察還在各州沒有回來,朕倒是想試一試。”

陳善上言:

“陛下,此次他們巡查各地一事,也算幸苦,現在可正式封為督查院確定人員了吧?”

孫乾點頭:

“確實如此,封趙子瑜、姜良辰、孟方等人為監察御史,不設官級,為監督大慶各臣為職責。”

眾臣沒什麼多少反對的,接下來著重商議春闈之事。

過了一個時辰之後,孫乾前往偏殿之中。

他一直繁忙,一些督察御史巡檢完各處之後,他一個都沒召見。如今到了要用之際,召見之事再也拖沓不得。

“趙祿,回京的督察御史都有誰?”

趙公公可不敢將這事忘了,他忙尋來記錄的冊子,奉給孫乾。

一共有十人返回京城,孫乾沒有按上面的先後順序召見。目光落到前往啟城的趙子瑜這個名字上,啟程有宋懷玉管理,他很想知道現在的啟程情況如何。

孫乾點點趙子瑜的名字:

“先召他吧。”

“是,請陛下稍候。”

趙公公躬身領命而去,心中同時微微嘆息,他接了趙家的禮,把趙家的趙明賢放在首位。可陛下隨機抽的一個,他們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了。

陛下不可能每個督查御史都召見一遍,這每個名字後面爭搶的,便是將自家子弟推到御前,給乾帝留下一個深刻印象。

現在的大慶朝堂真是青年才俊大展宏圖之際,缺人,競爭小,重要官職待補!

就連趙公公都忙得腳不沾地,這家請他去赴宴,那家帶了一點吃食。

趙公公也不敢肆意妄為,他可吃過孫乾的教訓,差點讓另一個內侍總管得了乾帝青睞!

一炷香的時間過後,趙子瑜收拾得質樸得體,到了御前。

他是趙元江的侄兒,出身書香世家。得到第一個宣召的口諭,全家喜不自禁。趙子瑜本想換一身映襯精神的華袍,卻被他父親教訓了:

“當今陛下勤政為民,倡簡節約,你穿得如此張揚華貴,豈不是故意與他作對?!”

趙子瑜深感慚愧,他父親搖頭而嘆:

“到底年輕了,以後要好好跟你叔父學學。”

趙子瑜對他這個叔父極其崇拜,在魏鷹專權時,就敢站在正確位置,和魏鷹一黨爭鋒作對。

現在他也到了御前,對叔父都崇敬的乾帝十分好奇。

是發自內心的崇敬乾帝這人的能力,而不是對皇權的崇敬。在太上皇執政期間,他叔父可從未說過太上皇一個好字。

孫乾正看他的摺子,趙公公走到他身邊,低聲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