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幕也不介意受到的委屈了,他心情舒暢的喝了一口茶,便躬身退出了大殿。

即便是帝王賞賜的茶,那也只能喝上幾口。

帝王一向恩威並施,若真要喝光,那就是不識抬舉!

看著周幕離開,孫乾合攏了卷宗,趙公公目睹這一切,暗暗自省,千萬別在乾帝面前耍鬼心眼。

離年關也就兩天,六部政務都處理得差不多了。

前往幽州太靈山的工部侍郎趙和通,總算趕了回來。

他站在孫乾面前,雙目帶喜:

“陛下,盧長書已帶到,是否現在召見?”

孫乾立即召見了盧長書。此人微躬著上身,低頭,避視天顏,對著孫乾拱手:

“草民盧長書見過陛下。”

他頜下有一束黑鬚,膚色略深,頭上繫著布巾,著深藍色如意,一派溫雅的模樣。

孫乾打量完後,笑道:

“可是從太靈山而來?”

“回陛下,正是。”

“趙和通還是有兩分本事,朕以為你不會想來。”

“趙大人勸告草民,而今大慶內憂外患,人才凋敝。若袖手旁觀,哪日外敵侵略進來,一對兒子置於何處?”

盧長書以輕飄飄一句話帶過,其中趙和通的心酸卻道之不盡。

他騎馬又換水路,一路緊趕慢趕到了太靈山,又花費不少時間尋找盧長書。找到後比三顧茅廬還多了一次,踩雪喝風的上門四次後,才見到盧長書。

接下來就是嘴皮子磨破,通宵達旦的相勸。

盧長書有這般重要嗎?

並不是!

重要的是乾帝交給他的這件事,一半是責罰一半是考驗。他只有漂漂亮亮的辦下來,趙家才能得到陛下的青眼。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盧長書對他此番舉動,簡直受寵若驚。

他灰敗的理想重新復甦,心中恨不得立刻見著乾帝,將平生所有抱負全部施展出來。他非常樂意與趙和通暢談,並引以為知己。

趙和通正愁無法和他深入結交,自然好話說盡,貼心順意,將朝堂和大慶的局面一齊說給他聽。

得知乾帝一系列的清繳朝堂手段,盧長書有些動搖,這樣的乾帝,有自己的膽識和謀略,會需要他嗎?

趙和通似乎看出了他的猶豫,哈哈一笑,臨風對江不無瀟灑:

“就算陛下能武統文治,那也需要不同的臣子輔佐啊!先生的才華能與帝師一較高下,何以未謀面就先退卻了呢?”

不得不說,趙和通進退有度,一句話就激發了盧長書的意志。

兩人面對江上的茫茫白雪,談詩論賦,下棋比劍。在返回京城的路上,趙家將這位儒者的心思收得服服帖帖!

孫乾雖不知兩人之間發生了什麼,但趙和通的事辦到了,他心裡就很暢快:

“趙和通,你做得不錯,朕必賞你。”

趙和通朝他深深一拜:

“微臣謝陛下!陛下給臣一個效勞大慶的機會,若臣辦不好,有何顏面做陛下的臣子。”

說罷,他退到一側,讓盧長書與乾帝交流。

孫乾喝了口茶,看了看盧長書:

“朕已從老師口中,得知先生的才華,自是不用說的。朕就問一個問題,您對均田制如何看待?”

均田制!

這個隱居的盧長書對此並不陌生,不僅從幽州百姓口中聽說過,趙和通也頻頻提起。

他略略一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