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殿內的氣氛活躍了不少,孫乾對趙元江道:

“卿去查吧,今日必須有個定論!”

趙元江領命而去,戶部侍郎本打算一同前去,趙元江對他道:

“你在這候著,六部那邊還有個高新友,若這邊陛下問道有關戶部的事,可就沒人回答。”

陳之珏朝他微微一拱手,趙元江出了殿,孫乾將陳之珏召到面前,問起晉安的糧倉問題。

陳之珏雖然年輕,但對這一類繁雜的事,沉得下心來,他想了想回答:

“陛下,晉安有糧倉二千窖,可儲存穀物五千石。而這僅僅只是對晉安一地,若秋收不落太多,開倉振糧應該是夠的。”

孫乾眉頭緊鎖,聲音帶上冷意:

“那多餘的糧食去了哪裡?百姓沒吃到,糧倉沒有了?!”

陳之珏只負責戶部糧倉的管理,這一類的事他還真不知道。面對孫乾的質問,陳彥上言:

“陛下,根據以往的案件,極有可能被轉賣了。”

接著,陳彥說起他曾調查過的一樁官倉案件。在太上皇手中時,有個府尹將官倉裡的糧食全部換成次等的穀物,從中賺得的差價,便落入了自己口袋。

等到需要開倉振糧時,災民們哪裡還顧得上什麼米,有吃得就不錯了。而且還要感謝這府尹,願意振糧,是個好官。

孫乾聞言,面色黑沉下來,這也太諷刺了。

官倉是民之根本和底線,各地不知有多少府尹在碰觸這根底線!

孫乾心中溫怒,一拍桌面,喝道:

“真是混賬!”

陳彥立直了身體,再度笑起來,看得孫乾心裡一毛,不會又沒什麼好事吧?

陳彥卻出乎意料說道:

“陛下,您剛才提議府尹三年一換,微臣覺得非常不錯。當任府尹滿期時,與新任府尹交接,必須將有關賬目、案件、官倉查得明明白白。否則,一旦出錯,便得自己承擔。”

孫乾舒了口氣,其實這也不是他的點子,後面朝代帝王提出來的。

他從歷史上選擇了於民有益的政令,慎重抉擇後,才在大慶實施。只是這一政令下去,不知道多少府尹要倒黴。

同時,也牽扯出朝堂少人的問題。

孫乾目光一轉,落回陳善身上。他透過吏部高高的卷宗和摺子,只看見陳善的發冠。

陳善這人不喜多言,衣冠也簡樸,孫乾很是賞識。他不需要拍馬屁的大臣,只想儘快將大慶扶上正軌!

“陳卿,明年的春闈,可在開始準備?”

陳善抬頭答言:

“陛下,還早著呢!您現在需要什麼樣的人?”

“朕想若是將各地府尹查一查,恐會多出許多空位,到時可要到何處找人啊!而且李尚書奪回的幷州一帶,各地還要派遣地方官”

“陛下無需憂慮,光文魁就有三十人,要挑出幾個做府尹的不算太難。”

孫乾聞言放心下來,習慣性缺錢缺人了,一有新的人事調動,他就有點愁得慌。

這都是魏鷹和昏君的鍋!

孫乾一肚子苦水沒處倒,再看看下面的臣子,實在不忍心對他們發一頓脾氣。

罷了,還是等下和陳善、趙元江,商議下各府尹的人事調動吧。

由於牽涉的人多地廣,這道政令今年是下不去了!

既然牽扯到幷州一事,陳善趁機問道:

“陛下,幷州的官員有一大半是戎狄人,臣自然將他們撤職。那原來的一部分,功績尚可的,是否有所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