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乾扶著常蓮進入中堂,不管木化的呂明晰,他笑眯眯對常蓮說道:

“老師,這人就是呂明晰。”

常蓮將孫乾讓入首位,自己在側面坐了,看眼回過神來不知如何是好的呂明晰,皺了下眉頭:

“你在學子堂如此折騰一番,原來就為這人?”

看來,呂明晰沒能給帝師留下個好印象!

孫乾朝呂明晰一招手:

“你過來見過常太傅。”

呂明晰走到常蓮面前,深深拱手:

“草民見過太傅。”

說罷,又跪在孫乾面前磕了頭:

“草民有眼不識泰山,陛下恕罪。”

孫乾免了他的禮,讓他站起來回話:

“聽說你去過匈奴、突厥、戎狄,通曉他們的語言、文化,可是真的?”

呂明晰點了頭道:

“草民確實一直遊轉於這些地方,蹲過他們的牢獄也嘗過他們的盛宴。”

孫乾打量他,這人輪廓比大慶人要深,卻又比匈奴人和突厥人顯得秀氣些。

他簡略說起這三個國家,匈奴人好戰不甚友好。曾跟他們計程車兵角力,發現匈奴士兵身體格外健壯。

而且他們常食牛羊肉,一個個長得人高馬大。十分崇尚力量與權力,即使面對弱小的同族也會排擠、欺辱。

呂明晰能受到他們的歡迎,純粹仗著武功好,在靈活敏捷方面遠勝於他們。

相較於匈奴戎狄更顯和善,他們分為兩類。一類為遊牧民族,其作風習性和匈奴差不多,大部分是貴族。而另一部農耕民族,和大慶人非常相似,以奴隸為多。

而突厥人因為分封制,對外人非常警戒。呂明晰在那裡呆了五年,即便立下過功勳,依然無法潛入到他們的內部核心。

孫乾聽著他說起這些,看了一眼常蓮。

常蓮面色逐漸凝重起來,開始明白孫乾為何要費心尋找此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呂明晰說的也是自己所見所聞,關於他自身的事件,只是寥寥數語略過。

孫乾待他說完,問道:

“你既然在突厥找到了一席之地,為何又重返大慶呢?”

呂明晰笑了笑:

“他們那的姑娘沒大慶的好看,除了喝酒就是放牧,一無絲竹二無景緻。”

說到底,他就是思鄉了,呂明晰在草原上,整整遊蕩了十年!

他低頭看了看手上的劍,吟誦一遍孫乾在雅集上寫下的寶劍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