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卡爾,我的朋友,這張設計圖,我已經畫好了。”第二天,秦少游拿著設計圖,跑去找卡爾:“兩百萬的經費, 儘快給我。”

秦少游還指著這筆經費去搞渦輪增壓器廠呢,所以,他很著急。

說完,秦少游就看到了卡爾紅著的眼睛,無比的好奇:“咦,怎麼回事?昨天沒休息好?”

然後, 秦少游又聞了聞:“你這身上,一股什麼味道?幾天沒洗澡了?該不會加班了吧?你們德國人,居然還會加班?”

“是的, 我們這就叫做入鄉隨俗。”卡爾說道:“秦,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

“是嗎?”秦少游問道:“有什麼問題?可以說出來讓我聽一聽。”

“首先,我們的平臺,缺乏一款合適的自動變速箱,雖然用處不是很大,但是,如果沒有這種自動變速箱的加入,那麼,我們的平臺就無法實現足夠的相容性和變化性。”卡爾說道。

目前這個時代,大眾的車子還是以縱置發動機為主的,桑塔納就是這種佈局,如果依舊搞縱置平臺的話,那麼, 他們有三速自動擋變速箱可選,但是, 橫置平臺就沒有了!

(沒錯, 就是三速自動擋,在這個時代, 4速自動變速箱雖然已經開始成為主流,不過3速自動變速箱的車型還有一定的份額,雪佛蘭子彈頭,3.1升v6動力,匹配的的就是3速自動變速箱,克萊斯勒彩虹轎車也是3速自動變速箱。桑塔納嘛,當然也是3速的。)

“你們在努力尋找一款合適的橫置自動變速箱?”秦少游說道:“不要只盯著你們國內的採埃孚,可以看看東方的愛信啊。”

說起at變速箱來,兩大巨頭就是採埃孚和愛信,都能向其他汽車廠提供合格的自動變速箱。

至於大眾公司嘛,一直都是靠買的。

畢竟,歐洲市場流行手動擋,自動擋的比例很小,一個七八十的老太太都可以把手動擋玩得飛起來。大眾公司只要外購一小批就可以了。

橫置平臺方面,的確是個麻煩,但是,此時的愛信公司, 已經有了成熟的橫置平臺的4at變速箱,甚至, 已經開始研發檔位數目更多的6at變速箱了。

秦少游慢悠悠地說道:“愛信精機也是一個老牌公司, 他們的4at橫置變速箱非常可靠,據說已經開始研發6at,安裝方式一樣,可以互換,你們的這套平臺,可以匹配他們的變速箱,這樣,以後也能保證不落伍。”

朋友嗎?朋友也是可以忽悠的啊!等到他們被愛信騙了,秦少游就可以推銷己方已經成熟的雙離合變速箱了,如果大眾公司放棄了警惕,不自研變速箱的話,那以後可以由己方完全給他們供貨,這可是一筆巨大的生意。

“愛信?六檔變速箱?”卡爾眼前一亮:“看來,我們是該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東方了。”

“還有其他的難題嗎?”秦少游繼續問道,他得給他們多出點主意,也好讓他們能儘快地把這個專案敲定。

“其他的難題…”卡爾開口說道:“就拿汽車的後懸掛系統來說,可以有多連桿,也可以有扭力梁懸掛,前者舒適性更好,後者更節省空間。如果我們做一個平臺的話,那麼,預留出來的空間就得足夠大,這樣,行李箱的空間就小了。”

“這算什麼問題,直接留大空間就可以。”秦少游說道。

扭力梁就是一根橫樑,樣子像扁擔,所以也被叫做扁擔梁,多連桿就是有幾根拉桿來控制後輪的姿態,前者簡單,後者效能好,但是佔用的空間大。

所以,說起這些後懸掛的優劣來,總有人會說,扁擔梁能省空間。

真的省嗎?

那得看它是不是唯一用扭力梁的,如果低配扭力梁,高配多連桿,那麼,毫無疑問,裡面的空間得留得足夠了。一款車型,殼子都是一樣的,不會為了懸掛的不同去更改。肯定要事先留大了才行。所以,所謂的省空間,也就是無稽之談了。

“還有問題嗎?”秦少游繼續問道。

“還有汽車的線束問題,如果我們搞模組化的話,那麼,汽車的線束是否也要統一?”卡爾繼續問道。

在汽車剛剛製造出來的時候,這種問題不需要考慮,就連燈光還用什麼煤氣燈來照呢,根本就沒有什麼電路,汽油機的點火線路,自己迴圈就行了,駕駛室裡面沒有一個按鈕。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汽車內部的電路也越來越複雜,轉向燈,剎車燈,霧燈,雨刷什麼,線束越來越大,畢竟,一個燈光,就需要一根線,這還是在整車搭鐵當做一根線的基礎上的。

到了現在,高檔的汽車裡面,線束就更粗了,有電動升降玻璃,有電動摺疊和調節的後視鏡,甚至還有電動座椅。

這也就意味著,裡面的線束越來越粗。

現在,他們要搞模組化,這線束的問題怎麼解決?能用統一的模組化線束嗎?

以前秦少游剛剛和卡爾介紹的時候,卡爾覺得眼前一亮,但是,當把這些東西都細化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這個問題,也容易解決。”秦少游說道:“可以使用can匯流排技術。”

“can匯流排?”卡爾頓時就是一愣:“秦,你的知識淵博程度,讓我敬佩,你怎麼會知道這麼多東西?”

每增加一種用電裝置,就得增加專門的線路,這樣,汽車的電路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龐大,如何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那當然就是高科技匯流排技術了。

如果舉一個例子的話,那就像是網際網路,如果沒有網際網路的通訊協議,那麼,a電腦和b電腦通訊,就得在ab電腦之間連一根線,如果再加入c電腦,就得在a和b,b和c之間繼續連線線路,隨著電腦的增多,這些線路會飛速增長。有了具體的協議,只要一根網線,就可以在彼此之間輸送資料了。

為了解決汽車電氣裝置越來越多的問題,1986年,德國電氣商博世公司首先開發出面向汽車的can通訊協議。can透過iso11898及iso11519進行了標準化,汽車上的各種電子裝置只要透過這個匯流排,就能連線到一起。

具體來說,就拿打轉向燈來說,需要從轉向燈開關接三根線,一根是輸入線,兩根輸出,一左一右。

這兩根線再各分出兩股,分別向前和向後(還可能有車門或者反光鏡),這些線路將電流輸送到轉向燈燈泡上,透過搭鐵形成迴路,燈泡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