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中,鏡頭是直觀的視覺上的敘事,配樂和聲音則是聽覺上隱藏的敘事,能夠協助轉場、渲染氣氛、暗示情緒轉變等等。

可以說,配樂是相當重要的敘事手段和工具。

同一個電影片段,採用不同配樂,可以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觀影效果。

以《泰坦尼克號》為例, 當男女主角站在泰坦尼克號的船首,悠揚的旋律響起,襯著緋紅的晚霞和吹拂的海風,把愛情的主題推向了高潮。

其中的主題歌《我心依舊》則是對這段悽美愛情故事的總結。這首歌的旋律即是影片的愛情主題。

當這個旋律作為歌曲出現時,悲劇色彩已經減弱。

彷彿是愛的誓言和愛的頌歌,把在影片所表現的悲劇事件中人的思想和品格給予昇華。

令人們看完整部影片之後, 從這首歌中再次重溫那令人無限唏噓的故事和迴腸蕩氣的激情。

其實, 在很多人看來。

表演和畫面, 才是導演最看重的東西。

其實不然。

配樂也同樣的重要。

在電影中,音樂有時就像一條錦帶,把一些分散的、跳躍的鏡頭串連起來,這就是音樂的連貫作用。由於一部電影的時間有限。

如果把一些短暫的鏡頭都詳細地交待清楚,那要佔用很多篇幅。

在鏡頭組接過程中,故事的情節、人物的動作在時間、空間上具有很大的跳躍性。

因此從一個區域性或片斷看,它常常需要另一種藝術手段從形式結構上加強它的連貫感。

音樂正是這樣一種手段,影片中的音樂雖然從整體上看是不連貫的,但它在區域性上的連貫性常常對它所伴隨跳躍的畫面起著一定的組織作用,使它們在觀眾的心理上產生一種連貫感。

音樂把這些表面並無關聯的鏡頭連線起來,使其成為一個整體,這是電影音樂獨具特色的功能之一。

電影音樂的連貫作用,可以是畫外音樂,也可以是畫內音樂。音樂的這種連貫作用又稱“音樂的蒙太奇”。

電影是光與影的藝術,一個個不斷跳動的畫面構成了一部部精彩紛呈的故事,而電影配樂則貫穿在故事中, 為它注入了鮮活的靈魂。

電影配樂是電影必不可少的部分,正是它與電影畫面和聲音一起才演繹出了一部部震撼心靈的不朽之作。

經典的作品,往往無論在什麼方面都是經得起推敲的。

當然, 這其中的度得把握好。

稍有不慎就會完成喧賓奪主的情況。

“結局你準備用那個?”

“我覺得這個更好……。”

“那就這個吧,在聽聽……”

房間內時不時的想起兩人的聲音,日子在最後的剪輯中度過。

11月15日。

《超時空同居》的後期製作終於完成,詩晨工作室和嘉星傳媒同一時間也透過官微釋出了這一訊息。

與此同時,陸晨的微博也在更新。

“十二月一號,”

“我的第一部電影《超時空同居》正式上映,希望對這部電影感興趣的觀眾可以相約不見不散。”

發完微博。

陸晨直接開始了鹹魚模式。

電影的事情已經完成,接下來就等上映,把結果交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