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問題來了。

魔改,到底什麼是腦洞?

魔改最初是指手辦的改造,

現在通常用來表示進行大幅度的違背原作本意的修改,

亦可指經過此類修改後的作品。

經常網上衝浪的小夥伴們對這詞肯定是一點兒也不陌生,

甚至是耳熟能詳,

隔三差五就能聽到。

其實,“魔改”就是一種解構。

因為,之所以稱為“魔改”而不是“改編”,

區別就在於,改動後跟原著情節差距過大。

在當代網際網路,

萬物皆可魔改,萬物皆可解構,

魔改可不就是一種解構嘛。

解構可以說是後工業時代文化語境中最流行的理論批評詞彙之一,

解構的誕生本身就帶著強烈的叛逆精神。

為了否定、反對並瓦解盛行多時的結構主義思潮,解構主義應運而生。

簡單打個比方,

解構就像青春期的叛逆,

對一切說不,打破規則限制,重建話語體系,釋放無限可能。

網路流行語其實都是透過解構原有的語言規則和符號,消解嚴肅,從而達到某種意義上的幽默和叛逆。

說白了,解構就是把固有印象打破、顛倒之後再進行重建的行為。

如此說來,

二次元和Z世代其實深得解構主義的精髓呢。

島國廣受歡迎的Fate系列遊戲,

魔改程度更是獨(喪)具(心)匠(病)心(狂),

除了島國神話和歷史,

幾乎把全世界的歷史都給魔改了遍。

比如亞瑟王是個大胸美人,

就連暴君尼祿都是美少女,人物性轉成為死宅的完美老婆。

怎麼說呢,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就……還挺香的。

Fate遊戲的魔改世界也正是它神奇的亮點,

套用了眾多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的殼兒,

進行有理有據邏輯自洽的解釋,

關鍵細節還很到位,

要不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

估計很多人差點就要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