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結束之後,很多人都愣住了。

包括很多人眯起了眼睛,

很顯然他們的情緒也是很好,這部電影非常的優秀,優秀到就算是大金剛也不一定能夠媲美。

甚至說光論內涵的話。

《金剛》絕對會被狠狠地甩開一截。

雖然《我不是藥神》的結局沒如他們想的那般,但是這部電影卻是最符合華國國情的。

是的,作為影評人就該專業。

因為在電影創作中,劇情一定要符合當代價值觀。

電影中的程勇最開始是奔著賺錢的心而去泰國購買仿製藥的,直到知道了呂受益已經死亡的訊息,程勇才被刺激到,然後想不掙錢賣藥只是為了幫助更多的白血病人。

所以如果在電影中不判刑的話,就會被大家認為賣仿製藥是無罪的,是被允許的,那這樣這部電影就不會被透過然後成功上映了。

這是實話。

舉個例子。

拿《我不是藥神》對標《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一下就知道了。

馬克導演並不比陸晨高明得多,也不比吳鎣要厲害很多。

但是《達拉斯》看起來。

無論從各方面來講,也都完爆《藥神》。

但是那部奧斯卡名作畢竟是大洋彼岸的故事,離華國人的現實生活太遠。《藥神》就不同了,它是一次對我們身邊人情世故的生動再現。

甚至,有的觀眾能從中看出《辛德勒名單》的影子。

當徐爭飾演的程勇準備重新賣藥時,找出那份當年的患者名單,讓劉思慧幫忙聯絡。

在場的人問他:“你這次準備賣多少錢?”程勇斬釘截鐵地說:“500”。

這個在工廠裡的戲,無論從運鏡、剪輯、場景設計還是表演來看,像極了斯皮爾伯格的黑白經典。

為什麼陸晨說《我不是藥神》能夠比肩《忠犬八公》?

很簡單,題材決定的。

《藥神》是那類典型的社會意義大於藝術價值的影片,題材絕對是它得以取勝的不二法寶。

只要說出這個題材。

任誰都能看出來其成為爆款的潛力,這也是其他製片公司選擇避讓的原因。

就是因為這個題材太特殊了。

這個故事的傳奇性、戲劇性,對慢粒白血病患者命運困境的描繪,還有其中流露出的個人英雄主義,以及隱約可嗅的敏感性,都將成為影片的賣點,保證其熱度的持續。

包括陸晨和徐光頭二人,對這個專案也是一種重要的加持。

徐崢之前的《港囧》並沒有讓人感到失望,票房也突破了20億。

觀眾並沒有對其失望。

根本不存在栽了跟頭,又從《藥神》重新站了起來的說法。

《藥神》有著觀眾們喜聞樂見的一切元素。

包括吳鎣和徐爭的那種幽默感,故事本身流露出的苦難觀與現實性。

事實也是如此。

這部電影上映之後。

直接引發了人們對慢粒白血病和這個故事本身的關注,

雖然這個故事在這個世界並沒有原型,但是患上這個病的患者比比皆是。

除此之外。

還有影片本身高開低走的質量,以及其在題材上的挖掘程度,又讓它顯得並非那般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