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陸晨想的一樣。

《阿凡達2》那邊的宣傳重點也是放在巨幕上面,也沒有什麼點映的策略。

也是以預售的形式為電影進行造勢。

喵眼這邊。

作為嘉星傳媒的合作伙伴,他們直接給《侏羅紀公園2》安排了橫幅推薦。

甚至還給出了預售票九折的優惠,結果這邊預售才剛剛開始,那個代表著首日票房的的數字便開始了蹭蹭的上漲!

一千萬,

兩千萬。

五千萬。

一億。

僅僅半天的時間,《侏羅紀公園2》的預售便直接突破了一億之多。喵眼仔細一合計,發現這個預售破一億的速度已經打破了過往的記錄。

這讓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未來更有信心,至少外界對這部電影的期待感是非常恐怖的。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的導演註定要寫入影史,他們的出現,改變了電影本身。

就像盧米埃兄弟在一塊幕布上投射出真實的影像;就像艾倫將電影從無聲變為有聲;就像詹姆斯讓我們在影院中戴上了3D眼鏡。

他們是改變電影基礎設施的一群人,用傳播學的說法就是電影的“物質性”被改變了。

從第一部電影《火車進站》到第一部有聲片《爵士歌王》經過了32年,而現在,當《阿凡達1》過去9年後,詹姆斯攜《阿凡達2》歸來,他會不會再次改變我們的電影物質性呢?

如今。

陸晨也成為了這些人中的一員。

他的出現,也有可能改變觀眾的物資性!

那麼,《侏羅紀公園2》又會帶來什麼呢?

怪獸主題、華國電影、超長時間、新技術加持,這是對當下電影市場型別的極大豐富,如果能像當初《泰坦尼克號》那樣帶動一大批海外電影入華,如今也一樣,《侏羅紀公園》的成功,也帶動了一大批國內電影下海。

給醜國觀眾以更好的選擇性,這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訊號。

若是沒有《侏羅紀公園2》。

觀眾期待的肯定是《阿凡達2》能將近年來逐漸單一化的電影市場供給改換一個面貌。

如今。

《侏羅紀公園2》也擁有了這個能力。

如今的主力觀眾在網際網路時代長大,其畫像早就不是前幾年津津樂道的“小鎮青年”,他們有能力觀看和欣賞更多元化的電影作品。

如果影院不給這個途徑,他們自有途徑。

以前。

國內的演員嚮往好萊塢。

如今。

國內演員這樣的想法已經被削弱。

這就是陸晨他們的成功之處。

或者說。

陸晨他們的不斷成功,再次提升了國內演員在好萊塢的地位。

對比一下就知道了。

之前。

雖然國際大片中有華人或者華國影星並不在少數,比如梁朝韋、王學惜、雙冰,曾子丹、國際章等,都在華國題材的好萊塢影片中主演或者客串其他題材作品,畢竟華國電影市場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但是,真正在影史意義的作品中擔任重要角色的卻難以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