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7.無能為力【求訂閱】(第1/4頁)
章節報錯
回到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為何國內創造不出“電影宇宙“呢?
很簡單。
那就是從目前的國產電影市場現狀來看,似乎還停留在只有“少數續集ip打造,尚無宇宙構建”的階段。
而且,除了嘉星傳媒這邊之外,其他公司即便有ip續集之作,往往也會落得狗尾續貂、口碑不佳的爛尾境地。
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大多數國產影片的續集打造,往往不在原計劃內,而是由於一部影片的火爆,跟風而做,因而影片之間並無太多故事脈絡亦或人物關係的銜接性,甚至會出現主創全員大換血的情況,可以說是徒有ip之名,並無ip之實。
當然不可否認,續集電影正在佔據著越來越高的市場份額。
不說嘉星傳媒手中的這些ip。
就以目前的影史國產年度票房top10為例,其中就包括了《戰狼2》《唐人街探桉2》《捉妖記2》三部系列續集之作。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知名度頗高且票房效益不錯的ip系列影片,比如已經做到第三部的《前任》系列,走到第四部的《葉問》系列,春節檔的常客《西遊》系列,港產的《澳門風雲》系列、《反貪風暴》系列等。
這其中,也有部分電影曾經顯露出打造“電影宇宙”的野心,或者有此端倪。
比如,“葉問“系列馬上要推出推出的《葉問外傳:張天志》,可以說是目前最具“宇宙”相的電影;而《唐人街探桉》系列,陳導演也毫不掩飾其想做“唐探宇宙”的想法。
雖然陸晨瞧不上。
但是並不否認在觀眾的心目中這已經是國內目前最接近宇宙電影的系列了。
當然,這些作品距離真正的宇宙電影還有很長一段距離要走。
比如。
從目前來看,唐探系列主要是走“電影+網劇”綜合開發的形式,並沒有獨立電影開發的計劃。
此外,由光鮮傳媒出品的《左耳》《秘果》這兩部皆改編自饒雪同名的電影,其中的人物也有關聯性的“彩蛋”伏筆,但是《秘果》最終不到一千萬的票房成績相對《左耳》4.85億的成功可謂大撲街,也使“饒雪宇宙”夭折。
簡單來說就是。
續集這東西根本不在他們的計劃之中,那是計劃之外的事情。
電影爆了,那就有續集。
沒爆的話。
續集是什麼東西?
不知道?
事實上,國內不缺打造電影宇宙的ip種子,最經典如金老先生的那些作品系列,但其多集中於電視劇領域;而很多網文自身也擁有龐大的世界觀,但還未走上影視化道路。
陸晨可以毫不猶豫的說,
國內是有構建電影宇宙的ip的能力的。
尤其是在網文領域,只不過很多還沒進行影視化,而一些具備影視化可能的,則受限於ip版權的分散而無法大展拳腳。
尤其是國內的一些作者,在“誘惑”面前,難免鼠目寸光,只圖一時之利。
雖然對於原作者來說,版權的出售能夠在短期內獲得豐厚利潤的回報,但從長期來看,ip版權的分散,也造成了同一系列作品完全不同的風貌,相關的人物事件也就無法連成一個宇宙。
而關於這點,其實漫威影業也有困擾,比如蜘蛛俠、死侍、x戰警、金剛狼等超級英雄的影視化版權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交叉,這也是為何我們無法在大銀幕上看到真正的全員超級英雄大集結的原因所在。
其次,國內的製片人制度還遠遠沒有完成。
由於歷史原因和現階段電影產業的發展,我國依然是“導演中心制”,而其實像一些從屬於電影宇宙的影視專案,尤其需要經驗豐富、能夠d住全場的製片人碼盤,才不至於亂成一團,從而保證整個系列影片的運作。
如漫威宇宙的建立,可以說是沒有製片人凱文就沒有漫威宇宙。
以《復仇者聯盟》這四部為例,前兩部導演為喬斯,後兩部為羅素兄弟,所以可以看到漫威宇宙的電影,在不同導演的執導下,會有一些風格的差異,但是整體的風貌是一脈相承的。
此外,投資分散化也是阻礙電影宇宙形成的一大原因。
事實上,在國內,投資分散化已經相當普遍。
可以看到,一部電影往往有多個出品方,尤其是一些頭部專案,聯合出品方甚至多達十幾二十家。
雖然這能夠分散投資風險,利益共享,但同一個ip由不同公司操控,容易造成話語權的分散,也就無法使影片形成統一。
如國內最有希望成“電影宇宙”的“葉問”系列,可以看到,《葉問4》的出品方為博納影業,而此前的《葉問外傳:張天志》出品方為天馬影聯、光線影業等,不同的出品方背後,是對於同一個ip的不同運作,這也不利於其更好地構建一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