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話實說。

《戰狼2》放到目前世界電影工業流水線上。

只能算是平庸,

可以這麼說。

無論是從國外的水平來看,還是從國內的製作水平來看,

這個結論都是準確的。

這點從它在國外票房資料也可以看得出來。

不過。

這個資料放在國內的電影工業體系裡面,它就是“良心鉅製”。

在很多看慣了好來塢大片的觀眾眼裡,《戰狼2》除了“愛國情懷”可能也就沒啥了。

但是在沒怎麼接觸過好來塢大片的“小鎮青年”眼裡,這就是華國的“漫威宇宙”。

審美的不同,審視角度的不同造就了一部文藝作品的評價也不同,這很正常。

但是如果有一部文藝作品可以引發一個全民的公共話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判斷這部作品最接近於一個社會的最大審美公約數。

《戰狼2》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

《戰狼2》對於社會的最大的貢獻不僅僅是創造了一個票房奇蹟和捍衛了華國電影榮譽這麼簡單,它承擔了為社會公共生活輸入了一個共同話題的任務,製造了一箇中國社會各階層都能參與同一個話題。

而且我們從《戰狼2》可以清晰的感覺到:華國各階層之間的審美差距正在迅速縮小!

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

吳景的這部《戰狼2》無論從視野還是製作水準、電影理念上甚至“愛國情懷”上都上了好幾個檔次,這次除了繼續引發“小鎮青年”的熱捧之外,華社會各個階層,從精英到普通民眾可以說都被吸引到這個話題上,形成了一次全民的電影審美大討論。

畢竟,電影不僅僅是娛樂或者是藝術,還承擔了文明意識啟蒙,政治意識宣傳,甚至公共生活教育的作用。

社會各階層之間鴻溝,雖然不常見,但是它的確是存在的。

比如那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知識精英們聚集在“太太的客廳”裡聊的話題對華國的普通百姓而言就像是“星際穿越”一樣。

電影曾經作為一種貴族“娛樂”,包括電影藝術家們的一些前衛的藝術理念也很難讓普通百姓理解和接受。

陸晨記得他看過這麼一個新聞。

某位著名的電影藝術家就曾在一部電影裡面扮演過一個假冒富商的理髮師,他自創了一系列“拿剃刀在領帶上刮刀片”的形象表演,竟引起理髮業工會投訴。

據說當時有800多名理髮師圍成人牆,阻止觀眾進影院看電影。

雖然這個故事發生在幾十年前,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現在這個鴻溝已經不存在了,毫不客氣的說,這個鴻溝仍舊存在,只不過沒有之前那麼難以逾越罷了。

從07年到現在。

陸晨一直在做的就是填補這個鴻溝,讓電影不再只是少部分人能參與聊的話題。

經過,這麼長的時間,這個鴻溝終於被填平了。

唯一讓陸晨有些不爽的是。

徹底填平這個鴻溝的不是他,而是吳景。

截止到目前為止,《戰狼2》的觀影人次超過1.8億,票房更是一路飆升,已經接近70億。

毫不客氣的說,

創造了華國電影的新記錄。

若是隻算國內的票房記錄,陸晨之前拍的那些作品還真沒一部能夠比得上這部。

哪怕剛剛結束的《侏羅紀公園1》在面對《戰狼2》都得失色不少。

就觀影人數那一點《侏羅紀公園》就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