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

《變形金剛5》在國內的票房還是沒能衝破5億大關,

而與此同時,口碑卻遭遇全線潰敗,爛番茄新鮮度低至16%,imdb5.5分,豆瓣網評分也只有4.3分。

一邊是票房不盡人意,另一邊是口碑跌落泥沼,這也讓《變5》步入了“高開低走”的態勢。

事實上,除了華國內地,全球其他地區的同期票房皆低於《變形金剛4》,截止今天全球累計2億醜元不到,按照目前的跌幅分析,影片最終的成績應該會成為變形系列票房最低的一部。

這樣的票房成績,對成本2.5億醜元的《變5》來說,“賠本”已經是板上釘釘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凡事不能看表面。

作為全球範圍內影響力最強的超級ip,《變形金剛5》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覷。

一方面,華國資本的注入,比如各種戰略合作、廣告植入等起碼會讓派拉蒙在這個專案上不會賠本;

另一方面,《變形金剛》系列衍生品的授權大賣,也成為影片票房之外,又一大“吸金利器”。

早在6月初,時光網就獲得孩之寶授權,在華國引進並設計開發了一系列變形金剛衍生品,而且預售情況非常好。

業內人士透露“孩之寶的已經賣光,訂單訂到了10月份後,可能比《魔獸》的銷售更好。”

如果要評選30年來,華國最具商業價值的好來塢ip,《變形金剛》若稱第二,大概沒人敢稱第一。

變形金剛在中國的火爆始於從上世紀 80年代,但它的走紅很難說是源於“汽車人!變形!出發!”的動畫片,還是源於那些能動會變形的玩具。

事實上,那部堪稱兒時記憶的動畫片本身就是孩之寶聯合 sunbow produs推出的廣告動畫片。

在它的帶動下,1988年後,變形金剛玩具在全國幾度脫銷。

據不完全統計,上世紀 80年代到現在,孩之寶透過變形金剛玩具、海報等周邊產品在華國賺走了近50億元。

在這之後,為配合產品線開發,孩之寶連續推出動畫電影,同樣獲得了世界範圍內的成功。

雖然玩具飽受“重塗”詬病、動畫內容被指低幼,但每次推出新玩具,其銷量依然頗為可觀。

2007年,也就是陸晨剛剛出道的時候。

邁克爾導演的真人電影《變形金剛》上映,在全球獲得 3.6億醜元票房,片中玩具也在島國和醜國同步推出。

為吸引成年觀眾,設計方&ny還推出了音樂裝置“transformers&nusic label”,包括擎天柱形象的&np3耳機。目前,變形金剛系列除玩具之外,還授權開發了電子遊戲、時裝等各類衍生商品。

這也給國內的廠商尋找適合的盈利模式帶來了巨大啟發。

於是,去年5月時光網就推出了旗下衍生品牌“影時光”,拿下《魔獸》電影衍生品獨家版權。

透過一系列的衍生品設計開發、跨界品牌合作、線上線下活動等,讓《魔獸》衍生品在年輕消費者中迅速開啟市場,使得衍生品在電影上映前未映先火,這也讓國內市場第一次見到了電影衍生品的驚人潛力。

而今年,就在《變形金剛5》上映前,時光網又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主題舉辦了2017變形金剛風尚大典,大量變形金剛的原創設計衍生品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比如主題服飾、擎天柱版充電寶、火焰圖紋手機殼、汽車人輪胎充電寶、擎天柱頭盔版藍芽音響等兼具收藏價值、高價效比、多功能的衍生品。

與此同時,還有天喵那邊與孩之寶及派拉蒙合作,開放衍生授權給30多個品牌的天貓官方旗艦店,配合618促銷拉動魅族、卡西歐、歐來雅等變形金剛定製款產品的熱銷,如歐來雅男士補水面膜大黃蜂系列,單日銷量即突破萬件。

衍生品服務商崛起,衍生品授權成“香餑餑”。

電影衍生品不僅包括以玩具、電動、紀念品、海報、配飾等為主的特許經營商品,還有碟片發行、付費電視點播、遊戲等等其他形態,能夠覆蓋到觀眾生活的各個方面,無論是傳播力度、擴散渠道,還是商業價值、對觀眾而言的收藏價值,都是絕對巨大的。

正所謂,行業成熟化的標誌之一是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起步較晚的華國,最近幾年,從衍生品授權代理、設計開發、生產供應,到品牌營銷、渠道銷售,各個環節都催生了中間服務商的迅速崛起。

比如,時光網、鯰魚文化、文交聯合、深圳互動時空……

事實上,比衍生品交易市場更早迎來紅海的,其實是前端的衍生授權。

於是,作為衍生品產業鏈上盈利空間最夢幻的環節,衍生品授權也早早進入了bat等大公司的佈局。

一時間好像“獨家授權”遍地飛,單品類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授權金,似乎也阻止不了資本巨頭的瘋狂湧入。

究其原因,授權盈利的空間大,授權代理方可以分走衍生品銷售額的815%,因此一旦拿到稀缺ip就會變得分外強勢。

如今的嘉星傳媒也是如此的強勢。

比如。

各大影院售票兩旁的貨架上,已經擺放著無數製作頗為精巧,五顏六色的恐龍玩具。

嘉星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