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晨倒不是覺得這種滿是情愛虐戀的戲份不好。

反正現在這樣的劇情也還沒有爛大街。

要是放在十年之後。

陸晨絕對碰都不會碰。

那個時候,

當下仙俠劇雖多,但是表達的核心思想過於單一,縱然有男主或女主為了天下蒼生而奮鬥的劇情,但最後所有的一切都要回歸愛情。

這其實體現了線下劇市場發展閉塞,難以創新突破的缺點,讓無數的創作者在愛情這個小圈子裡來回打轉,然而珠玉在前,想要突破難度很大。

其次,仙俠劇的創作只注重“仙”而忽略了“俠”,隨著服道化水平的進步以及演員們絕美的顏值,人們也逐漸滿足這二者融合所帶來的的仙氣飄飄,卻忘記那一份俠氣。

電視劇的製作過於注重上文提到的愛情和仙氣,卻忽略了“俠”的展現,這就有人說了,我們男主也是在守護天下蒼生。

所有仙俠劇的設定總會有這樣的男主或女主人設,但這只是一種襯托式的設定,並沒有成為主流。

然後就是正反之爭,善惡之爭的簡單化,人物設定平面化。

不說以後,就是現在的編劇也總喜歡把主角寫成逆天改命的任務,動都不動就反抗天界,與天相爭,這對與電視劇創作來說其實更能吸引觀眾,但卻在這個過程中將其它扁平化處理,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覺得熱血沸騰,讓觀眾覺得所謂的正派過於虛偽,主角的逆天改命才是正道所謂。

然而藝術作品就是藝術作品,現實中遵循的是“勝者,自然為正”的道理。

所以這樣的情節要少拍,可以有,但不可過於理想化。

其實在陸晨看來,仙俠劇的創作有很大的創作空間。

也是如此。

仙俠玄幻很多設定都來自於《山海經》,上古傳說或者民間故事。

它的創作有無限可能,不再侷限於愛情。

《天乩之白蛇傳說》裡的“貪狼,破軍,七殺”的設定來自於星象,命格文化;

《花千骨》中的長留山來自於《山海經》。

其實,

有一部比較好的模板。

只不過大家都不願意去碰,陸晨也不知道到底是難度太大的還是大家都喜歡吃簡單的飯。

在陸晨看來,《寶蓮燈前傳》就很不錯。

這裡面不僅有親情,愛情,友情,還有大義,權謀和蒼生。

有時候陸晨真心搞不懂。

這樣的一部好劇,評分卻那麼的低。

相比於《仙劍奇俠傳》,陸晨更喜歡這部。

《寶蓮燈前傳》之前陸晨就完完整整看過的。

可以說此劇堪稱非常之精彩,它把西遊記,封神榜,哪吒鬧海,七仙女下凡種種神話故事糅合在一起,同時在邏輯上也做到了與《寶蓮燈》無縫銜接。

最重要的是,這部劇有它自己想表達的主題,就是對天庭的某些政策要有敢於質疑和反抗的勇氣。

看起來,這部劇的主題和《悟空傳》是一樣的。

不同的是,電視劇的層層遞進,使情感被表現得更為細膩。

這使得觀眾在看到玉帝蠻橫地下令十個太陽曬死自己親妹妹的時候,感受到和楊戩同樣的憤怒,體會到權力的腐朽;在看到眾人誤會楊戩的時候,身臨其境地心疼他內心的苦悶委屈和孤獨。

焦恩君飾演的楊戩,最後終於明白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對抗腐朽專制的天庭眾神,他選擇忍辱負重,擔任司法天神。

因為即使他不做,也會有別人來做;而只有做了,他才有可能在天庭的淫威下,悄悄放走幾個無辜的人;才能在保護好那個像極了從前的自己的外甥——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