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排名第三。

但是徐爭倒也沒有太多的失望,因為《我和我的祖國》可是有他的一份功勞的。

只要《港囧》能夠突破二十億。

他就穩了。

看到這個票房,在看到網上關於《港囧》的評論。

徐爭不由地的勾起嘴角。

有點想放飛自我的衝動。

首映8200萬,已經足以說明很多的問題了。

國內要說最賺錢的電影型別。

毫無疑問,

喜劇。

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喜劇片之作成本比較低。

當然,雖然最賺錢,

但是內容質量會影響其中。

例如之前的《泰囧》、《煎餅俠》、《夏洛特煩惱》、《捉妖記》。其實也印證了一句話著“只要你讓觀眾笑的開心,觀眾自然會解開腰包把錢奉上”。

觀眾喜歡看喜劇片的原因最主要的有三點。

第一、觀眾群體大,喜劇型別片子還是屬於大眾的,小孩子到老年人,沒有什麼限制,只要他們有這樣的觀念就可以了。

第二、笑聲可以減壓,21世紀是個節奏變化很快的社會,尤其是在大都市和年輕人的身上,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輕人各種壓力都無法釋放,那麼喜劇片恰恰可以給他們帶去歡樂,以減壓的效果。

第三、劇情比較貼近生活,喜劇電影一般也沒有太高超的特效,很多的劇情故事都是發生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所以大家都有共鳴,自然而然更多觀眾會喜歡這種型別的影片。

總而言之,看到這個票房,他們已經可以提前慶祝了。

唯一讓徐爭有點遺憾的是。

《港囧》沒片子襯托,《港囧》是贏了《第三種愛情》。

這點沒錯,

但是贏《第三種愛情》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贏不了才會讓人感到驚訝呢,所以,《港囧》的威力有點比不上《泰囧》。

要知道《泰囧》可是有六部片子對其進行襯托的。

而《港囧》卻沒了襯托的物件。

《第三種愛情》首日3200萬的票房,直接比他的《港囧》少了5000萬呢。

怎麼比?

根本襯托不出來他的《港囧》有多麼的厲害。

按照《第三種愛情》的票房。

收回成本還是沒問題的,但是也僅僅是收回成本,

想要泛起一點浪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了。

現在的電影票房數字整體都比以前高多了,如果放在幾年前。

首日3200萬的票房還可以拿出去吹一波呢,而現在的這個資料聯絡到宣發和製作成本,雖然談不上撲街,但是想要賺錢大機率是不可能的。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

那就是它又一次證明了合拍片這條路是行不通的。

與此同時。

看到國慶檔第一天的票房,業內也進行了熱議,要知道,這個檔期的影響力可是排在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