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9.天時地利人和【求訂閱】(第1/5頁)
章節報錯
“還是聽聽我家領導怎麼說。”
陸晨把話筒遞給柳施施,柳施施謙虛的對著臺下鞠躬。
然後鄭重的說道:“其實,這部電影最大的功臣還是閆導,我只不過是給他打打下手罷了。因為無論是電影闡述的思想還是想要表達的主題,都是閆導的功勞,我很感謝自己能夠參與這部電影,能夠經手這麼一個優秀的故事,謝謝大家,也謝謝我家的陸先生,是他鼓勵我成為一個製片人的,在成為製片人的道路上給了我很多的幫助。不過我也很好奇,陸先生是怎麼看我們的《夏洛特煩惱》的。”
“必須要吹嗎?”
陸晨接過話筒,先是來了個玩笑,隨後面容嚴肅了不少:“該部劇圍繞愛與夢想的主題,以人們熟知的大事件作為推進劇情的脈絡,將97年的香成迴歸、第一部言情、第一位偶像和第一首春晚流行歌曲在學生中間的流行按照不以常理出牌的形式編入劇中,在劇中還對一些當代各界名人的故事進行了調侃。
同時,表達的情感匯聚了難忘的校園記憶、青澀的戀愛回憶、驀然回首的真愛…透過一幕又一幕的劇情推進,帶來正能量的愛與夢想的故事主題……”
臺下靜悄悄的等待著陸晨的下文。
大家也很想知道,作為國內導演第一人的陸晨會怎麼評價這部《夏洛特煩惱》:“在評論這部電影之前,我想先向導演和編劇致敬,他們對這部電影的煞費苦心足以令人動容,甚至連每一個名字和細節都有他的深意。
只有將這些細節抽絲剝繭我們才能看到導演和編劇對生活的理解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才能如此舉重若輕的以化繁為簡的方式僅用一部電影就能向大家完整的闡述一個簡單的道理。
就如之前我在金雞獎說的,許多電影的失敗,並不是題材不夠新穎也不是立意不夠深刻更不是主題不夠深度,而是導演試圖表達給觀眾的東西太多太多,妄圖用2個小時的電影去描述自己所有的感悟,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少即是多,《夏洛特煩惱》深諧其中三味,巧妙地避開了冗長繁雜的立意,所有情節都暗合主題由此造就了本片的大巧若拙渾然天成。”
這是實話。
《夏洛特煩惱》這部電影肯定是經不起深究的。
也並不是一部適合所有人的電影,至少不適合年輕人。
不適合碰瓷黨,不適合玻璃心,
不適合象牙塔,不適合聖母心,
甚至不適合沒有過經歷婚姻生活的人。
但是他適合大多數的觀眾,或者說屌絲。
聽到陸晨這麼說,柳施施仍不住朝著他看了過來。
陸晨不由地笑了笑:“別看了,真沒瞎吹,我實話實說而已。”
“最後說說這部電影中的缺陷吧。按說夏洛,馬冬梅,秋雅,是這個故事中的三個最主要的人物,可是秋雅呢,秋雅,我們在整個故事中沒見到他做什麼事,她通篇也沒什麼表情和發出什麼動作,她就相當於一個道具,一個工具人。而關於秋雅、夏洛、馬冬梅三人的關係,更沒看到有什麼推進。
按說,這樣的故事,應該重點講三個主要人物的轉變,可是呢,這個電影根本就沒講這些。
把所有精力都用在夏洛身上,讓他搞怪,設定各種小品化的場景咯吱人。
沒有重點來講三角關係的演變,那麼很自然,這裡面就沒有什麼情感。
這也是這個故事,很大的一個缺陷,本來是講三角關係的情感,卻不去講,故事沒有感情代入感,根本沒有青年男女愛情應有的那種細膩的情感。”
觀眾在認真的思考。
的確。
陸晨說的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缺陷,
不過,思考過後也就忘了。
畢竟對於觀眾來說,爽就行了,其他有的沒的是影評人和那些喜歡較真人的事兒。
“除此之外,還有標籤化的人物,這部電影中的人物太過標籤化了,比如學習好但是卻懦弱的袁華,娘娘腔的孟特,傻乎乎的大春。
把一些特點作為人物中的一點,這沒什麼錯,但對於人物的設計,你不能僅僅只剩下這個特點,使得人物就是一個概念的代名詞。
這樣的人物出現在小品裡沒什麼,但是出現在電影裡就顯得單薄,對劇情推進毫無幫助,這樣人物出現的很刻意,像是為了搞笑而搞笑的一個道具。”
頓了頓,陸晨繼續說道:“最後,是價值觀問題,夏洛黃粱一夢,發現真愛是妻子而非暗戀女神。
夏洛在做夢之前,是一個生活中的典型loser,靠老婆辛苦工作養著他,沒有志氣,卻有大老爺們的大脾氣。他做了一場夢,突然發現真愛是妻子馬冬梅,然後就繼續纏著馬冬梅。
電影莫名其妙的透過一場夢讓主人公完成意識的轉變,在電影的結尾卻看不到這個意識轉變對主人公帶來的影響。
夏洛還是那個靠老婆養活的loser,唯一變了的是他開始纏著馬冬梅。